农机大家谈|农机企业上市是双刃剑?资本驱动与坚守主业的两难!(农机大家谈|农机行业为何那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大家谈|农机企业上市是双刃剑?资本驱动与坚守主业的两难!(农机大家谈|农机行业为何那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机大家谈|农机企业上市是双刃剑?资本驱动与坚守主业的两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机大家谈|农机行业为何那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机大家谈|农机企业上市是双刃剑?资本驱动与坚守主业的两难!

2、农机大家谈|农机行业为何那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

3、农机大家谈|无人农场是个什么东西?

4、农机大家谈|资本战车驱动与坚守农机耕耘的两难

农机大家谈|农机企业上市是双刃剑?资本驱动与坚守主业的两难!

农机大家谈|农机企业上市是双刃剑?资本驱动与坚守主业的两难!

文|李社潮(图为2020年9月参与农机TV直播解说)

上个月在《农业机械》公众号上,发布了《是资本祸害了农机,还是农机坑苦了资本?》一文,引起笔者的共鸣,不吐不快。基于笔者近几年对农机上市公司情况一直比较关注,就这一话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到目前止,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上市,主营业务为农机生产制造或经销流通的企业,划归到农机版块的有十余家,而实际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为农机的,只有一拖股份、星光农机、吉峰科技、弘宇股份等六、七家。

前些年在审批制下,能够在上、深证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对大多数农机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渴望不可及的梦想。一批行业中的佼佼者、农机企业的排头兵、农机产品细分的龙头或小巨人,作为行业企业的明珠,有幸登上了直接触资的资本市场,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也不可低估,

可是,自打上市,在最初几年,农机企业各方面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通过资本市场的发行新股和增扩股,直接融资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经济实力大大提升,兜里钱多了。

企业品牌知名度也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包括财务等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并领先,在行业中的地位更上一层,农机主营业务也增长较快,赢利还比较丰厚。

员工的薪酬待遇也是令人羡慕,成为行业内仰慕的企业、学习的榜样。这些方面大多是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其功不可没。

|一拖股份股价走势图

然而,近几年在农机市场的回升期,除了一拖股份,农机业务走出了低谷,业绩明显向好外,大多数农机上市公司利润还仍处于大幅度亏损、减亏或微利的不同状态。

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在5%上下,有的还为负值,在制造类上市公司中处于最低水平,拟退出农机主机、寻求控股权转让等消息频传,日子过得反而没有那些没有上市的农机企业如意。

为什么农机企业上市后反而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局面?

笔者觉得多年来问题、矛盾积累和行业利润率低的原因是不容低估的因素;而是不是资本惹的祸,各个企业虽情况不同,但是资本在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资本市场的力量,助力农机上市公司把别人兜里的钱融来了,使公司创始团队等高管成为亿万富翁,普遍实现了"财富自由";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资本是要求高额回报的,当企业不得不围绕着资本市场的指挥棒转时,追求利于农机业务发展的那份坚守,就退之次位,更多精力是如何与资本协同、股价匹配。

在资本市场讲"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冲击了农机主业,出现农机业务、主营收入与利润走下坡路的局面。

资本驱使下,股本非正常超速扩张,是造成企业走下坡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几家农机上市公司,从上市到现在,仅十年上下,除一拖股份总股本,约只有20%的增加,而其他多家通过送、转股,总股本疯狂增长。

有的上市前五年有四年增股、送股达每1股送1股甚至1.2股以上,有的现总股本同上市初相比,已增长多达20倍,而主营收入增长仅有1~2倍。

本来农机行业利润率就低,在如此大的总股本下,必然使净资产收益率降到极低,利润率低自不言而喻。

企业这种年年不断送转股,表面看是为把公司规模做大。而据证券行业人士讲,这背后的实情,还是资本市场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农机企业上市之初,资本市场利用所谓体裁概念,把发展前景描绘讲述得十分美好,股价一步到位,甚至维持百元以上,大大透支了公司的未来。为了维持股价处于高位使资本能够顺利出局和员工股能高价减持,只好以大比例送赠股为利好消息,除权后股价高位下降,一次次稀释,以吸引散户接盘。

这样反复操作,总股本盘子越来越大,而农机主业增长恰恰是跟不上股本的扩张,使一个原本优秀、有很好收益的中小企业,无形中变成了臃肿虚大的连年亏损的企业,而前期进入的资本和员工高价位(折合除权价)却顺利地脱身了。

笔者在全球农机行业领军企业约翰迪尔公司考察时了解到,该公司也是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公众企业,近些年股价一直稳定,是机械行业股价比较高的。

迪尔公司几十年始终每年都是坚持股利分红,从来没有过增送股本,总股本规模长期稳定保持在不到4亿股,甚至比我国各家上市农机公司的总股本都小,而主营业务收入是我国农机上市公司的上百倍。

一家农机上市公司,无论是从事农机制造、还是流通、配套部件生产的,凭着上市后增强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总股本数量保持在1亿~2亿股,面向全国农机市场,不管是低谷和高峰,国内体量庞大的农机基本需求盘仍在,产品销售没有问题,农机主业仍然会顺风顺水,仍然会是行业细分产品或销售的龙头企业、小巨人。

然而,正是股本的非正常的扩增,才种下了企业上市后走向全面下滑的"祸根”,自食其果。

高层老板难以一心一意抓农机主营业务,是上市公司在农机主业上退坡的问题之二。

曾与一家农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员交流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上市后创业老板的主要思考和决策重点,已不在农机业务上了。

可以说,这些企业上市前,创业老板都是农机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手,心无旁骛,从农机事业起步,立足农机发展、壮大,做强做好,才能在审批制下,得到农机企业上市指标,走上了资本市场。

可上市后几年,一方面,正遭遇到农机市场低迷、农机净利润又低、为股本扩张后谋求更好的发展领域和为配合股票市场股价的波动需要“造概念"、“讲故事"等叠加因素作用,公司的老板更多的精力,是忙着寻求向高利润率行业扩展。整天在忙于谈农机行业外战略机遇、找行业外项目。

另一方面,资本也盯上了农机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流通总市值不高、总股本相比较不算太大这个"借壳上市"理想的壳;加上有的老板多种原因,也有意转让部分股权甚至控股权。为此,在资本掮客的搭桥下,一场场围绕股权的务虚、谈判,又成为上市公司控制人的主要工作任务。

上市最初几年,这些公司的老板都是全国农机行业重要活动的主角,积极活跃人物,爆光率比较高,后几年多位老板几乎逐渐淡出行业视野。

对农机行业尤其是产品创新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把握,也不像原来那样善抓机遇、透彻精准、敢想敢做,似乎是踏不上、踩不准农机向前发展的节拍了,随之在农机行业的研发投入上也趋于保守。

有的虽然依然保有和维持部分农机业务,有人说主要是处于对参与创业的一批老员工的安排考虑。这些人跟着企业初创期农机业务起步,擅长也只能做农机业务,无法转行,一旦这些人大部分接近退休期,农机业务会不会全部停下来,现在还不好估判。

造成农机上市公司农机主营业务不景气的第三个问题,是公司掌门人自身与接班人的问题。

企业持续发展的接班人很重要。

五年前,笔者在美国大平原农机公司考察时,正是大平原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刚刚把公司股权全部转给日本久保田公司时期。

为什么这样做,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董事长唯一的儿子,不愿意接手成为大平原公司掌门人。刚好,开着电动车陪同笔者在大平原公司厂区考察的正是董事长的儿子,他告诉笔者,这是他在企业工作的最后一周了,下周他就不在企业工作了,笔者问他回去后还做什么工作,他说"写家族史,这是我的理想和爱好”。

我国农机上市公司也有同样的问题。有的带领公司在农机行业打造出一片领地的掌门人,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原因,无法在农机行业继续坚持做下去,而其家族第二代又不看好农机行业或不愿意做企业,另有自已的事业规划图谋,转卖股权成为创业者一种无奈的选择。而这样的局面,必然是造成企业农机业务的滑坡。

 农机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种种做法与表现,成农机主业起起伏伏,风光不在,这是在市场规则框架下运作,无可非厚;然而,股本的迅猛扩张、扬短避长的跨界经营、实体业务与资本运作的主次倒置、盲目的多元化的发展、农机行业缺乏职业经营人才等问题,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当下在农机行业的转型升级期,农机上市公司在农机市场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广阔无垠的,为农机化提供服务依然是朝阳产业。期待有更多的农机上市公司能够回归和坚守农机主业,涅磐重生,在农机行业重振企业雄风。


农机大家谈|农机行业为何那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

农机大家谈|农机行业为何那么多人见不得别人好?

记得多年前,笔者在一次采访中和某经销商探讨正酣,突然他的一个业务员报告说,其竞争对手代理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着火了,他反而哈哈大笑,说:“赶紧宣传宣传!”

意思让业务员多传播,别买某个牌子的产品,丝毫不去关心机手是否受伤、机器损伤程度以及田地是否安然无恙。

当时的宣传方式比较落后,移动端基本只有短信。所以,即便他们“大肆宣扬”了,对那家公司造成的实质伤害微乎其微。

事实上,在笔者从业的近20年里,有时候总觉得和某些行业人士打交道很不爽,可究其原因又找不到。可能和笔者本人性格有关,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本人的认知水平有限。

直到某天,笔者一位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在研究我们农机行业一番后,说:“你们农机人的最大通病是,见不得别人好。”

当然,别的行业也有这种现象,只是农机行业尤甚。

这里的“别人”,有时是竞争对手,更多时候是同行,有时候还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某个“新锐”。

自己能力不行,也希望别人混的差

老周是一个县级农机经销商,个头不高,黢黑的脸,肥头大耳,说起话来总是龇着牙。前几年生意时好时坏,虽然他没什么学问,一直坚持服务农户的理念,这几年生意逐渐好转,倒是原来当地的一些同行,开始逐步没落了。

笔者和老周认识差不多十五年了。

最早在一次大会上认识,在晚上的宴会上,酒还没倒,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什么话没说就出去接听。他走后,同桌的人开始议论,说着一些苦酸的话。

意思是,老周这人总是腆着脸想钻营关系,A经销商说什么局长是他什么亲戚,B经销商说管补贴的和他怎么怎么好,意思是老周这人没点眼力劲,什么关系都想攀,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还说些什么“他这辈子也别想做好农机生意”之类的话。

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发现老周并不是这样的人,他给自己定的原则:不喝酒、不送礼,别人来找帮忙,只要不违法自己有能力都去帮。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人啊,怎么被当地同行称之为“小人”呢?如果一个同行说还能理解,基本都这样说,就有点让人真的怀疑老周的为人了。

后来过了几年,老周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农机经销商,那时候大家都换智能手机,他还用着按键产品。

见到笔者,先是龇牙咧嘴一笑,然后张罗着倒茶。不一会儿,手机铃声又响了,他出去接电话。这次同桌的人又开始了议论,说他整天围着某局长转,说他给某市长不知送了多少礼才有今天,还有人说他早晚要“进去”。

总之,当地同行一直看不起老周,即便他生意做好了,也只会怀疑他攀上了什么关系。

当然,A和B其一人缺席的时候,也会互相诋毁,似乎在以背后说人坏话而感到一种乐趣。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有几个农机经销商进去了,可老周一直安然无恙。后来则有人议论说,老周的关系硬。

而老周,笔者算是比较了解的是,他除了见人就龇牙咧嘴的笑和不喝酒外,确实没有什么后台。当然,也有可能老周隐藏太深,确实骗过了笔者和当地的用户。

宁愿搞散搞臭,也不希望别人成功

陈总离开原来的企业,自己创业,通过笔者想和某机构人员认识,以便好顺利开展工作。

开始,某机构负责人还很高兴,十分愿意帮助。每次陈总来请客,大家也都很照顾他,一不让他喝多,二不让他买单。

毕竟,刚创业的企业,不容易。特别是干农机这一行,艰苦不说,确实没什么“钱图”。

但是,陈总这人比较聪明,搞的产品很快有了市场,甚至把原来的企业也压了一头。

之后每次来,都是他请客。虽然喝酒不多,但某机构人员开始不高兴,说陈总不识大体、不够意思。作为蹭吃蹭喝的笔者,自然不知其意。

再后来,某机构要在陈总地盘搞活动。说是活动,无非是活着的人动一动,本没太多现实意义。

而陈总又是一个特别现实的人,就没出费用,只是负责帮助性质地接待。按理说,人家辛苦付出,也应该表示感谢的。可某机构负责人却说,“以后搞他”。

闹的比较僵的一次,是邀请陈总参加活动。这次陈总学乖了,知道要出点费用。结果,某机构负责人冷笑着说,“就得给他点颜色看看,这下听话了吧!以后还得接着搞他,不然不知道厉害。”

笔者在旁,听到只当酒话,可也是后背发凉。

前两年因为行业不景气,加上最近的疫情,陈总一来确实没那么多钱,二来公司更注重经销商而非花里胡哨的活动。于是,某机构的活动,他就不参加了。

谁知,陈总原来的公司却很意外的受惠了,某机构不遗余力地为其背书造势,让陈总心里不是滋味。

陈总有次私下里和笔者喝酒,可能多半喝多了,也可能是憋着的话不吐不快,就说,当年某机构愿意帮他,不是因为他请客吃饭,而是他原来的公司得罪了某机构负责人;后来,他原来的公司听话了,某机构负责人反过来搞他。

这话让笔者又是一阵后背发凉。以笔者对他们产品的了解,如果能够形成合力,行业机构帮忙助把力,说不定还真能搞出一片天地。

陈总说,有的人就是宁可把你搞散搞臭,也不希望你成功。或许,这还真是农机行业的弊病。

从来没有雪中送炭,只有落井下石

老张在制造企业中,还算比较仁义的,但他的失败,可谓让人闻者落泪、见者心酸。

他很少压占供应商的钱,也很少让经销商预付,毕竟他是一个有着职业素养的老板。

但或许是他太过超前,也可能是他根本不适应农机行业,最后造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苦果——卖掉自己一手做大的公司。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某年他突然撤销了某个网站的广告,因为老张确实遇到了现金危机,而那个网站又是以提前预收现金出名,当然也确实没什么效果。

也因此,老张算是得罪了这个能量不小的称之为媒体的网站。

于是,这个网站得知消息后,就散播老张要垮的信息,专门给他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这造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供应商不给供货,经销商要求现货,大部分人不要订单。

这时候的老张,确实拿不出钱生产,而每天都有大把的设备运转和工人工资。

往常能够拿个好价钱的供应商,也突然不好说话了;以前主动要提前打款的经销商,也改卖别的产品了。要知道,那个网站可是影响力很大,代表着什么什么。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老张把公司卖了,自己无奈出局。

按理说,老张这样的困难,本不是什么难事。当然,老张本人的能力,也确实有限。

由此,老张感慨,农机行业从来没有雪中送炭,只有落井下石。

笔者是农村长大、读的农业大学、学的农机专业,后来工作了,从事的也是农机行业。在工作之前,笔者一直觉得“小农思想”是一个中性词,代表的眼界不够宽阔、思维不够创新。

时至今日,可以确定的是,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而这个贬义词,是我们行业思想的总和的倾向。换句话说,是我们农机人自己“作死”。

笔者的心理学专家朋友认为,如果农机行业这种小农思想没有改观,会像热锅里的螃蟹一样,互相抓住对方,谁也别想活着出去。

所谓的做强做大,到头来也只是一厢情愿、一场春梦而已。

农机大家谈|无人农场是个什么东西?

农机大家谈|无人农场是个什么东西?

无人农场不是个东西!有人说,是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莫笑,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一本正经的探讨。

实际上,从第一期农机大家谈[1]开始,我就想写点关于无人农场[2]的话题。因所需要参考的资料太多,自己在这方面学习不够,也不敢轻易发言。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人农场确实很火,无论是技术服务公司[3],还是地方农口部门[4],都很热衷于大干快上,不少基地也应运而生。

已经建成的少说有几十个,正在实施的数百个不止,而酝酿上马的,粗略估计成千上万。[5]

按理说,一个模式推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需要理论支撑的。[6]但关于无人农场建设的资料,非常匮乏。[7]也因此,我这个内心的反对者,竟很难找到资料去反驳。

于是,话题搁浅了好几周。

最近,在向不少知名专家[8]请教后,终于有了点心得体会,当然,我这人比较现实,以解决疑惑为向导,主要集中在解决“我们为什么搞无人农场”“无人农场应该怎么搞”和“多久能搞成”这三个问题。

当然,显而易见的是没能完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但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为什么搞无人农场?支持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锐减,不得不使用无人农机代替劳动者[9],建立无人农场是大势所趋。特别是疫情等灾害影响[10],更让此类观点盛行。

灾难说我认为站不住脚[11],而无论是解决洪涝旱灾还是替代劳力[12],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不应该顾左右而言他[13],如将主导方向设定为农业机器人和无人农场,和“我要的是葫芦”[14]如出一辙。

我本人反对无人农场,并不认为搞无人化农机没有必要,甚至认为无人农机是无人农场的1%阶段。

任何新东西的出现,如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根本不能去做产业。[15]这也就是去论证,无人农场到底要怎么搞的问题。

从无人农机开始,由简单往复杂走,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16]有些地方一开始就想打造“理想工程”[17],耗费资金不说,对政策发展引领,可能会有误导嫌疑。更别提什么,万亩、千亩无人农场建设了。

具体要多久能建成,我觉得还要提出一个需要建多少规模?无人化到什么程度?

如果单纯的研究[18],搞几十亩玩个课题,那已经完成了。如果要普及,我觉得你要考虑怎么解决就业。

有位前辈[19]说的好:农机是来解决就业增长带来的劳动力短缺,而不是把劳动力赶去其他产业。

这是个根本问题,也是内生驱动力,如果考虑反了,后果不堪设想。用另一位老师[20]的话说,别搞成又一个“跃进”。

参考资料:

[1]农机大家谈的首期发表于2021年3月17日,当时是星期三,所以定为每个星期三发文,至今已经1月有余。当时第一期就计划写无人农场,一直到今天方成文,思考良多,奈何收获不足。

[2]无人农场引起笔者注意,源自于行业拥趸(音dun,三声)者众,同时质疑者也多。

[3]现在无人农场规划建设,无人农场运营,无人农场技术提供商,诸多打着无人农场旗号的公司数不胜数,有的甚至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也来掺合一把。

[4]不少地方开始将无人农场建设作为方向,甚至某街道也来向笔者这个无人农场的外行和反对者求助,问如何建设无人农场。

[5]据说无人农场被各级“十四五”规划列入了建设目标,而国家“十四五”也有相关内容,创业和参与建设的,比当年“互联网+农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6]理论指导实践,没毛病。

[7]中外资料都不多,成书见籍的更少。比较新的资料是中国农大李道亮老师出的一本书,但笔者感觉李老师更偏向于水产养殖,搞大田无人农场建设,有点套用理论而非实践的意思。

[8]笔者朋友圈子有限,基本搞产业的多,学术从业者较少,但不同的声音还是挺有意思的。

[9]其实北美农业劳动力更少,但还远没有到建设无人农场的地步,甚至无人农机用的都不多。日本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也还远没有去发展无人农场。

[10]有人指出,由于疫情没办法下田,所以一定要、必须要发展无人农场。但笔者认为,自然遭害等,可将农业装备作为应急储备,无人农场也只是当作一种储备资源去发展,应该是合理的。

[11] 按照自然灾害的3年左右周期,农场等应储备三分之一的资源应对,如供水或履带设备应对水患。如疫情这种大规模全球或大范围发生来看,周期应在20年左右,对应的储备应不超过5%,即中国1亿亩左右无人化将是上限。所以,大力发展无人农场的论调,可以休矣。

[12]现在还只是替代“体力”阶段,远没有到替代“智力”之时。

[13]当前我们农业机械的可靠性是短板,提升效率是方向。

[14]无人农场就像是葫芦,农业装备就像是根茎,质量可靠性、技术含量等,就像是枝叶。你想要葫芦,根茎不扎实、枝叶不茂盛,最后不是“死”路一条吗?

[15]无人农场到底是解决了降低投入,还是解决了提高收益?抑或其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激动人心的目标?现在看,无人农场是农业皇冠上的明珠。

[16]比如无人植保,解决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中毒等安全问题;无人插秧机解决负重、劳累,能够省油、省力;走直线能够解决重漏耕和保证农艺等。这些,都是很受欢迎的,也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17]所谓“理想工程”,就是如科幻电影一样完全由机器操控的农场。

[18]研究是有意义的,就像物理学中研究“粒子”,验证“超弦”,有些甚至明知道耗费完宇宙时间都不能完成,仍然要去做。其意义,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19]一位维修一线的老前辈。

[20]某退休农机推广人员。

农机大家谈|资本战车驱动与坚守农机耕耘的两难

农机大家谈|资本战车驱动与坚守农机耕耘的两难

上个月在《农业机械》公众号上,农机君关于《是资本祸害了农机,还是农机坑苦了资本?》一文,引起笔者的共鸣,不吐不快。基于近几年对农机上市公司情况一直比较关注,就这一话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到目前止,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主营业务为农机生产制造或经销流通的企业,划归到农机版块的有十余家,而实际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农机的只有一拖股份、星光农机、吉峰科技、精准农业、弘宇股份等不到六、七家。

前些年在审批制下,能够在上、深证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对大多数农机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渴望不可及的梦想。一批行业中的佼佼者、农机企业的排头兵、农机产品细分的龙头或巨人,行业企业的明珠,有幸登上了直接触资的资本市场,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也不可低估,

       可是,自打上市,在最初几年,农机企业各方面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通过资本市场的发行新股和增扩股,直接融资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经济实力大大提升,兜里钱多了,企业品牌知名度也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包括财务等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并领先,在行业中的地位更上一层,农机主营业务也增长较快,赢利还比较丰厚,员工的薪酬待遇也是令人羡慕,成为行业内仰慕的企业、学习的榜样。这些方面都是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其功不可没。

       然而,近几年在农机市场的回升期,除了一拖股份,农机业务走出了低谷,业绩明显向好外,大多数农机上市公司利润还仍处于大幅度亏损、减亏或微利的不同状态,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在5%上下,有的还为负值,在制造类上市公司中处于最低水平类,拟退出农机主机、寻求控股权转让、普遍处于谋求生存之路,还在走出困境中徘徊,日子过得反而没有那些没有上市的农机企业如意。

     为什么农机企业上市后反而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局面?笔者觉得多年来问题、矛盾积累和行业利润率低的原因是不容低估的因素;而是不是资本惹的祸,各个企业虽情况不同,但是资本在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资本市场的力量,助力农机上市公司把别人兜的钱融来了,使公司创立控股人成为亿万富翁,管理高层普遍实现了"财富自由";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资本是要求高额回报的,当企业不得不围绕着资本市场的指挥棒转时,那么如何追求、利于农机业务的发展与坚守,就退之次位,更多谋划和精力是如何与资本的协同、股价的配合,在资本市场讲"故事",这必然要严重影响与冲击了农机主业,出现在农机业务、主营收入与利润走下坡路的局面。

资本驱使下,股本在非正常超速的扩张,是造成企业走下坡路不应回避的问题之一。

几家农机上市公司,从上市现在,仅十年时间上下,除一拖股份总股本,约只有20%的增加,而多家确是通过送、转股总股本可以说是疯狂增长,有的上市前五年有四年增股、送股达每1股1股甚至1.2股以上,有的现总股本同上市初相比,已增长多达20倍,而主营收入增长仅有1~2倍。

     本来农机行业利润率就低,在如此大的总股本下,必然使净资产收益率是极低,利润率低。

企业这种年年不断送转股,表面看是为把公司规模做大。而据证券行业人士讲,这背后的实情,还是资本市场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农机企业上市之初,资金市场利用所谓体裁概念,把发展前景描绘讲述得十分美好、如何优秀,股价一步到位,甚至维持百元以上,大大透支了公司的未来。为了维持股价处于高位使资本能够顺利出局和员工股能高价减持,只好以大比例送赠股为利好消息,除权后股价高位下降,一次次稀 释,以吸引散户接盘。

       这样反复操作,总股本盘子越来越大,而农机主业增长恰恰是跟不上股本的扩张,使一个原本优秀、有很好收益的中小企业,无形中变成了臃肿虚大的连年亏损的企业,而前期进入的资本和员工高价位(折合除权价)却顺利地脱身了。

笔者在全球农机行业领军企业约翰迪尔公司考察时了解到,该公司也是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的公众企业,近些年股价一直稳定在80多美元上下,是机械行业股价比较高的。迪尔公司几十年始终每年都是坚持股利分红,从来没有过增送股本,总股本规模长期稳定保持在不到4亿股,甚至比我国各家上市农机公司的总股本都小,而主营业务收入是我国农机上市公司的上百倍。

      一间农机上市公司,无论是从事农机制造、还是流通、配套部件生产的,凭着上市后增强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总股本数量保持在1一2亿股,面向全国农机市场,不管是低谷和高峰,国内体量庞大的农机基本需求盘仍在哪里,产品销售没有问题,农机主业仍然会顺风顺水,仍然会是行业细分产品或销售的龙头企业、小巨人。

       然而,正是股本的非正常的扩增,才种下了企业上市后走向全面下滑的"祸根”,自食其果。

       高层老板难以一心一意抓农机主营业务了,是上市公司在农机主业上退坡的问题之二。

曾与一家农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高管人员交流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上市后创业老板的主要思考和决策问题的重点,已不在农机业务上了。

       可以说,这些企业上市前,创业老板都是农机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手,心无旁骛,从农机事业起步,立足农机发展、壮大,做强做好,才能在审批制下,得到农机企业上市指标,走上了资本市场。

      可上市后几年,一方面,正遭遇到农机低迷、农机净利润又低、为股本扩张后谋求更好的发展领域和为配合股票市场股价的波动需要“造概念"、“讲故事"等叠加因素作用,公司的老板更多的精力,是忙着寻求向高利润率行业扩展,整天在忙于谈农机行业外战略机遇、找行业外项目;另一方面,资本也叮上了农机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流通总市值不高、总股本相比较不算太大这个"借壳上市"理想的壳;加上有的老板多种原因,也有意转让部分股权甚至控股权。为此,在资本肩揢的搭桥下,一场场围绕股权的务虚、谈判,又成为上市公司控制人的主要工作任务。

       上市最初几年,这些公司的老板都是全国农机行业重要活动的主角,积极活跃人物,爆光率比较高,后几年多位老板几乎在逐渐淡出行业活动视野。对农机行业尤其是产品创新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把握,也不像原来那样善抓机遇、透彻精准、敢想敢做,似乎是踏不上、踩不准农机向前发展的节拍了,随之在农机行业的研发投入上也趋于保守。

有的虽然依然保有和维持部分农机业务,有人说主要是处于对参与创业的一批老员工的安排考虑。这些人跟着企业初创期农机业务起步,擅长也只能做农机业务,无法转行,一旦这些人大部分接近退休期,农机业务会不会全部停下来,现在还不好估判。

       造成农机上市公司农机主营业务不景气的第三个问题,是公司掌门人自身与接班人的问题。

企业持续发展的接班人很重要。

     五年前,笔者在美国大平原农机公司考察时,正是大平原公司创史人董事长刚刚把公司股权全部转受给日本久保田公司时期。为什么这样做,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董事长唯一的儿子,不愿意接手成为大平原公司掌门人。刚好,开着电动车陪同我在大平原公司厂区考察的正是董事长的儿子,他告诉我,这是他在企业工作的最后一周了,下周他就不在企业工作了,我问他回去后还做什么工作,他说"写家族史,这是我的理想和爱好”。

       我国农机上市公司也有同样的问题。有的带领公司在农机行业打造出一片的掌门人,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原因,无法在农机行业继续坚持做下去,而其家族第二代又不看好农机行业或不愿意做企业,另有自已的事业规划图谋,转卖股权成为创业者一种无奈的选择。而这样的局面,必然是造成企业农机业务的滑坡。

     农机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种种做法与表现,成农机主业起起伏伏,风光不在,这是在市场规则框架下运作,无可非厚;然而,股本的迅猛扩张、扬短避长的跨界经营、实体业务与资本运作的主次倒置、盲目的多元化的发展、农机行业缺乏职业经营人才等问题,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深思和借鉴。

     当下在农机行业的转型升级期,农机上市公司在农机市场发展的空间依然是广阔无量的,为农机化提供服务依然是朝阳产业的。期待有更多的农机上市公司能够回归和坚守农机主业,涅磐重生,在农机行业重振企业雄风。

标签:农机   公司   上市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