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国家队”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农交会”上的台商:非常看好两岸农业合作前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业科研国家队”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农交会”上的台商:非常看好两岸农业合作前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业科研国家队”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交会”上的台商:非常看好两岸农业合作前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业科研国家队”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2、“农交会”上的台商:非常看好两岸农业合作前景

3、“农协联社”让能人来种田

4、“农博”新篇章 “三农”待蓄芳 ——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综述

“农业科研国家队”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农业科研国家队”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十四五”期间,是“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努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聚焦“国家队”使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农业科学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国际合作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高端智库,成为农业领域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战略科技力量。

  如何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牢牢把握农业发展主动权,引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一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把支撑农业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既要保总量、又要保质量、保多样,要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物安全等重大需求,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任务,重点聚焦粮食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黑土地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控、绿色发展、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以及基础前沿、人工智能、宏观战略等,完善“重大科技使命清单”,强化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加快产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科研成果。

  二是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创新重点。做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培育重大项目部署安排。上游要布局好种业创新的基础设施,抓紧推进种质资源库建设,深入推进种质资源的保存鉴定和挖掘利用工作。中游要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比如育种工具、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表型组学等重大基础理论或育种方法研究。下游要牵头推动优质品种推广和配套技术的集成示范。统筹衔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现代农机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力量,为大力提升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三是把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重大使命。强化农业基础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开展作物高光效、农业生物固氮、固定杂种优势等基础前沿研究,努力抢占前沿竞争制高点。围绕现代种植养殖业、智慧农业、都市农业、太空农业、未来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拓展农村科技和高端智库影响力。根据畜禽和作物产业变动趋势和区域发展需求,优化区域中心布局和科研团队布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学科基础前沿创新需求,谋划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台站、试验基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创新平台布局。加强与外国农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合作与交流,构建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格局。强化“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构建更加符合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团队运行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团队、一批国内领先团队、一批行业特色团队,成为一流学科和一流院所的核心支撑。

  四是把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扩大研究所自主权,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和院所治理体系。健全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相协调、社会多渠道投入的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力度。切实落实科研“放管服”政策,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现代院所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深入推进“支部建在团队上”,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把支撑引领乡村振兴作为主要目标。以“三创一体”团队建设为依托,发挥创新团队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扶持和培育院、所办企业,鼓励和支持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其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能力。有效发挥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提高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转移收益,鼓励以技术入股、技术许可等为主要形式参与和推动科企融合发展。

  (作者:唐华俊,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农交会”上的台商:非常看好两岸农业合作前景

“农交会”上的台商:非常看好两岸农业合作前景

? “我们的产品很受大陆朋友喜欢,展会还没闭幕,就快卖完了。”4日在湖南省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云林县“德弘庄园”的陈峻岳高兴地说。

  开幕3天后,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即将迎来闭幕,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的人气不减。陈峻岳等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的展台前,依然有很多人前来购买产品,洽谈合作。

  陈峻岳带来的产品包括树葡萄酒、酵素等,与隔壁展台同样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长盛酒庄”的乌龙茶酒、柳丁酒一起,非常受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欢迎。除了接受零购、经销洽谈外,三天来,这两个展台还接待了很多前来咨询、交流的大陆酒精饮料企业。

  “长盛酒庄”的业务经理熊廷笙告诉记者,两岸血脉相连,本来就是一家亲,所以双方不存隔阂,交流很畅快。“除了酿造工艺这种企业机密,其他的都聊,比如说做这行的心得、行业发展的新动向、自家企业遇到的瓶颈等等,也互邀做客。”

  常驻大陆的熊廷笙对两岸农业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说,大陆这些年农业发展很快,农产品的数量质量都提升了很多,种类比中国台湾地区丰富,有的农产品引进到中国台湾地区,应该会很受欢迎。另一方面,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深加工比大陆发达,通过加强合作,对解决大陆正在出现的农产品过剩问题能起到很大帮助。

  大陆的电商发展成就也令他赞叹。他说,自己前不久在中国台湾地区上网准备购置酿酒设备,上搜索引擎,用中文一搜,首先弹出来的是阿里巴巴网站。换英文一搜,首先弹出来的还是阿里巴巴。“大陆的电商太强大了!”他感叹道。

  “中华农业创新学会”负责组织此次中国台湾地区岛内企业参展,学会秘书徐心彾对此深有同感。她说,在中国台湾地区逛街,还要带上钱包和各种证件,但在大陆只要带上一个手机就可以了,“支付宝”等便捷支付软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以后通过合作,让中国台湾地区电商也这么发达,相信会给中国台湾地区农产品销售带来很多方便。”

  参展台商认为,除了互补,两岸农业也面临共同的问题。熊廷笙打了个比方,如两岸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水平都跟欧美日本存在明显差距,两岸的农村都正在致力于乡村振兴,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借助他们的人力和创意实现乡村振兴。

  熊廷笙说:“我们本来就是血脉相连,两岸一家亲,又能互补,又面临共同的问题,过去合作基础很好,相信未来合作前景会更好。”

“农协联社”让能人来种田

“农协联社”让能人来种田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有19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40万,农业生产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如何使农业基础“强”起来、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提”上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绿色发展,把种粮大户的能力再提升,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一种全新的种田模式悄悄在此兴起。

资料图

规模种植基地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酵母”车间

雨过天晴,谢集乡贡山村田农祥合作社的近5000亩大豆一片碧绿,“农业职业经理人”孟凡更走进了记者的视野。2014年,他筹资20多万元,转租了880亩土地,第一次做起了种粮大户。“前几年不赚也不赔,就算白忙乎,主要是没有订单,没人引导,盲目种地。”孟凡更说。

2017年,孟凡更找到宿州八保田协同作业农服有限公司。除了优惠政策,公司专门派一名业务能手对接服务田农祥合作社。“原先吃了不懂市场的亏,现在有公司,市场信息看得透,告诉我们该种什么,种出来后不愁卖。”孟凡更说,去年的小麦就是按照公司下的品种订单,每亩地比别人多收入220元。

有了公司依托,孟凡更的租地规模不断扩大。去年秋天,孟凡更联合本村其他4个种粮大户,将土地面积扩大到4897亩,吸纳了200多人就业。按照公司与合作社的约定,每个地块聘请一名队长,队长以贫困户为主,每年发放2000元工资,加上除草、打药等干活的收入,一年有5000元左右的收益。

田农祥合作社还将土地流转后农户的农机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与农机手签订协议,对合作社的地块进行编号,这样既能确保农机手有固定的活干,还能确保服务质量,保障农机服务质量可以追溯。组织起来的农机不仅服务合作社的土地,还进行跨区作业。去年秋种,合作社在冲疃村一次就联系近3000亩土地的耕种作业。“一天就有400多元收入。”53岁的贫困户孟凡芝说。

如何将目前的“盆景”变成“风景”,确保扶植起来的大户能够真正的服务农民,八保田农业公司在全区近200个行政村,建立了230多个“农业产供销信协同作业联合发展合作社”(简称农协联社),服务土地近35万亩。

专业合作社担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孟凡更扩大规模的信心,源自他的“后盾”八保田农业公司。去年夏天,田农祥合作社的小麦单产平均560公斤,秋季大豆单产230公斤,化肥、农药的投入每亩分别减少36元和17元,首次实现合作社区域种植化肥、农药零增长。

“过去种地都是东家看西家,人家咋种咱咋种,用什么肥、用多少,都是随大势。”田农祥合作社第二农协社技术员孟凡露说。过去贡山村农民种麦时,每亩地的肥料成本大都在140元左右。去年全村大部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每亩地化肥成本只有110元左右。

近几年来,八保田农业公司在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把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行动结合,在公司承包、托管的35万亩土地中扩大测土样本,准确掌握土地养分信息,开展肥效实验,累计测试土样3000多个,在细化完善配方的基础上,建立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过去是氮磷钾主要素年年有,锌、镁、铁等微量元素都不用,结果是肥越用越多,地越种越馋。”孟凡更说,现在配方施肥,缺啥补啥,一亩地平均节肥增效82元。

2017年,埇桥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小麦化肥使用量3000吨,玉米减少化肥使用量1800吨,增粮10万吨以上,平均每亩增产节支82.3元,总增产节支2亿元以上。

八保田农业公司采用专家指导、测土配方、示范推广、肥效对比、送肥到田等方式,开展配方肥应用和施工方式转变示范工程,在田农祥、概念农业合作社等10个农业新型主体进行示范样板,示范面积2.4万亩,累计减少化肥使用量56吨。

一联六统、分户管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八保田农业公司的另一个成功经验是:组织农户“联合种植、分户管理”开展土地连片种植,即在连片土地上种植同一种粮食,然后实行统一种植方案、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田管、统一销售。在确保土地经营权不变、土地承包权不变、农产品归属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管理,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岳喜梅是埇桥区杨庄乡郑楼村概念合作社负责人,原来流转土地面积800多亩,过去几年因经营不善亏损120多万元,在与八保田合作之前,企业运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与八保田农业公司合作后,合作社应用一联六统、分户管理的模式,使岳喜梅稳赚不亏。现在她只需要把公司的各种产品服务对接给农户,指导监督农户按照六统一的方式操作运行,公司根据他的服务质量和产出效益进行考评。

“岳喜梅之所以省心,因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农户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生产出的粮食归农户自己所有,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偷奸耍滑的现象,庄稼的产量自然能够上来。”公司项目经理刘亚天告诉记者。

郑楼村四组村民刘统中家里种了12亩土地,以前种地要考虑种什么种子、用什么化肥、打什么农药,从头到尾都要仔仔细细考虑一遍。“现在与公司合作,种子、农药、化肥都是公司统一供应,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打多少药都不用自己操心,技术人员会主动找到我们。不仅种地省了不少心,产量也比过去增长不少,每亩地收入至少比过去多200多元。”刘统中说,公司对农户生产出来的粮食还统一销售,同样的粮食比市场价至少高出1毛钱。

“目前埇桥区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共流转土地近100余万亩,但60%以上仍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区农委主要负责人说,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土地托管、代种等方式,可以带动广大普通农户,既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也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农博”新篇章 “三农”待蓄芳 ——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综述

“农博”新篇章 “三农”待蓄芳 ——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综述

  二十余载的风雨砥砺,见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变迁;二十余载的春华秋实,展示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一路风雨兼程,二十一岁的长春农博会,如今风华正茂,在这个秋日里愈发青春绚烂!

  这是一届意义重大的农业盛会!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在全省上下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节点上,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何高质量办好展会,引领全市“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创新、常办常新,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本次展会的课题,更是责任与使命。

  历时10天的精彩演绎,令人瞩目的长春农博会成为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成果更突出的高质量农业博览会,以蓬勃的青春力量,助力吉林省长春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本届农博会立意鲜明深刻,围绕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工程和“十大产业集群”,突出“发展数字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交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依托“品牌展销与设施装备、产业示范与科普教育、经贸论坛与赛事活动”三大板块,深度策划包装32项具体内容,搭建线上线下洽谈平台,引资引智引技,擦亮吉林现代农业品牌,在现代农业示范引领上取得新突破。

  我们欣喜地看到——

  展会期间,农业农村部、省市领导亲临农博会现场视察指导;四川、辽宁、黑龙江、北京、上海、天津等外省市代表团莅临观摩;国内农业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各地采购商以及广大农民市民云集现场;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标准下,10天线下观展人数68万人次,线上观展点击量近5000万人次,再次提升了长春农博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孕育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农博之花”愈发娇艳!

  “农博”乐章——

  与党同心 与新时代同行

  展会期间,走进农博园的各大展区,喜迎党的二十大元素随处可见,激发着人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建党伟业”到“历史转折”再到“伟大变革”的光辉历史……精心打造的“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利用创意农业,制作了50余组富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的景观小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征程、近10年来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成就。主题展厅的核心位置,设置了红色中国图片展,从改革开放到建党百年,以近百幅生动的实时照片与文字展板,将人们带回峥嵘岁月中。

  如今,吉林大地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在“建设新吉林”主题展厅里,“一主六双”“吉林一号卫星”“中车长客”“吉林雾凇”“航空英雄”“吉林农业十大产业”等30余组不同内容的景观,展现吉林人民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奋楫书写着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

  一组组农业创意景观、一幅幅历史珍贵照片,成为新时代的亮眼注脚,铭刻在参观者的心中。“我为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吉林发展越来越好。”这是参观者共同的心声。

  牢记嘱托——

  让广袤黑土地焕发生机

  保障粮食安全是“三农”的首要任务,而保护黑土地,就是牢牢把握粮食生产安全的主动权。“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本届农博会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始终,在主题设定、内容设计上认真谋划。

  围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黑土地保护工程、“千亿斤粮食”工程,本届农博会上重点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的“四良一智”科技示范。一个个新品种、新装备,一项项新技术、新模式,正从长春农博会走向广袤的黑土地。

  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测土配方因地施肥、智能化土壤检测、病虫害绿色防控、轮作种植……一处处鲜活的黑土地保护科技示范,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吉单66”“吉单953”“吉单83”……一粒粒种子就像粮食的“芯片”,牵动着广大农民的心。在1.3万平方米的玉米、水稻良种展示田,省内外40多家农资企业和农业科研单位,集中展示展销80余个农作物优良品种,高产、高抗等特性深受农民群众青睐,给了农民更多“良种”选项。

  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进步,正成为本届展会参展商的共识。农业装备展区里的“良机”区域引来不少流量,这里系列展示了全程机械化、黑土地保护、智慧农业等三大惠农机械。来自232个厂家的5.6万台农机装备,按照“耕种管收”全程农机化进行集中展示,无人作业、精准作业等一批具有最新代表性的“智慧农机”全新亮相。

  紧扣“三农”脉搏——

  一以贯之服务乡村振兴

  准确把握“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展会形式、充实展会内容,是长春农博会经久不衰的秘诀。

  数字农业,是本届农博会被频频提及的热词。植物工厂、 LED稀土补光灯、温室物联网……本届农博会上,专门设置了数字农业展区,集中展示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与创新,并邀请京东、布瑞克、农信等数字农业头部企业参展参会。现场的数字平台上,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打造出“全省数智农业底座”和“应用推广样板”,数字农业开始绽放光彩!

  从第十九届农博会长光卫星的土地监测、估产,到第二十届的全产业链溯源、农业服务。如今,数字化在展会中不再局限在农业领域,而是被放大到乡村的方方面面。

  现场点击“吉农码”屏幕,政策直达1428条、耕地面积1200公顷、总人口3419人……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全部信息在展区的屏幕上一览无余——在数字乡村的世界里,能实现的远不止这些。

  数字赋能下的乡村振兴有了新动能。第五届中国生态农业可再生资源产业循环发展高峰论坛顺势举办,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解决农村厕所革命、秸秆综合利用、粪污资源化、黑土地保护等方面做出探索。新农村人居环境展区里,无水智能生态马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太阳能设备等生态环保设施,为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提供了示范。

  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展会里,来自长春市的30余位驻村第一书记,代言50余家的100余种农产品,不遗余力地向游人与直播间观众推销产品;“832平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展区,吸引了国内60家企业40余类、1200余种产品集中展示展销;科普大集,组织行业专家148人次,对农业问题答疑和健康义诊;举办的长春德惠农民节、“吉林巧姐”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精彩绝伦、“农”味十足;“老年梦想秀农博”“相亲大会爱农博”“交响乐团奏响农博”等活动好戏连台。

  农产品加工业展风采——

  “吉字号”“长字号”星光闪耀

  长春农博会是农民的节日,也是“吉字号”“长字号”借船出海,走向域外的绚丽大舞台。

  在吉林农业品牌馆内,全省100余家农业品牌企业及长春市各县(市)区名优企业参展,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吉林长白山人参等七大“吉字号”品牌精彩亮相;国内名优产品展厅,皓月集团、农投集团、王老蔫猪肉等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及草编、手工艺产品参展;供销特色农产品展厅内,省内外供销系统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参展,全面展现吉林农产品风采。

  农博会期间,“农博优品”、自产绿色蔬菜也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立足引领乡村产业新业态发展,“靠山庄杯”农民网红直播带货大赛、“吉字号”农产品直播带货、“第二届云上农博金秋购物节”等电子商务经贸活动十分活跃,实现线上交易额1150万元。

  本届农博会着力构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库”“平台群”“资金池”,成功举办了百户企业进吉林、金牌农产品发布会暨供销特色金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5场大型推介洽谈活动,达成22个项目,签约金额约175.65亿元。在长春市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及名优农产品推介会上,1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60.07亿元。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活动推出全产业链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等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省内外269家企业参加项目洽谈,总签约金额108.03亿元。

  一笔笔订单的签约、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批批优质农产品,正在通过长春农博会走出吉林、走向全国,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标准化”打样儿——

  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标准化生产和未来的农业生产是啥样子?”来到农博会的广大农民会寻一寻自己要找的答案。“逛一遍展会,把这些材料收集一下,科普墙拍一下,这就是我的‘致富宝典’!”来自德惠市五台乡的农民王强乐呵呵地说。

  “牛舍标准化程度不高,会导致育肥效率不佳,甚至带来疾病、最终影响肉的品质。”农博会期间,长春市畜牧业管理局工作人员李志伟每天都会为来参观的农户讲授标准化养殖的经验。本届农博会是现场展示肉牛品种最多的一届,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10个肉牛品种参展,沃金黑牛、澳洲和牛、胚胎牛首次亮相农博会。

  无论是畜牧业展区的肉牛养殖示范,还是现代种植业展区成排成行的玉米轮作;无论是水稻园里的综合种养,还是无土栽培区高新农业的展示,农业标准化都是贯穿其中的“门道”,是诸多农民远道而来要取走的“经”。

  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抓生产,农博会3号展厅的大屏幕上不断切换的数据、图表、抛物线,都在表述着农业大数据背后的深层含义;展厅里“吉农云”“吉牛云”“豆业云”“数字乡村”“校园团餐供应链”等数字化平台,展现着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的魅力,打造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产销调度、农业信用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供应链平台,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数字农业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在农业综合生产方面,本届农博会搭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以标准化为工具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引进示范国内外3500余个作物品种、30余项农业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综合调控一体化管理,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以标准化为工具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管理服务模式。其中,番茄基质栽培区还为游客展示了《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所带来的标准化生产成果。

  凝聚各方力量——

  肩负使命筑牢“安全防线”

  交通畅通、环境整洁、秩序良好、疫情防控得当……这是很多参观者来到今年农博会后的感受。这背后,是多方协同、合力共促的成果,更是历届成熟的规范办展经验。

  长春农博会承载着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期待,把每一届农博会办好,这是一道必答题。为了确保本届农博会在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有序进行,本届农博会多次召开筹备工作调度会,并对开展前各项筹备工作及展会期间的现场管理服务进行部署。省市区60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市直52个相关部门递交了“责任状”,23个市直单位及各县(市)区抽借289人次协同完成办展任务。

  展会在疫情防控上下功夫。组委会组织卫健、公安等相关部门成立展会防疫安全指挥部。展会开幕前,科学布置场地,设置临时隔离场所,进行防控培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发放计划;展会开幕后,控制人员规模、密度以及环境清洁消杀等工作。展会期间,设立核酸检测点4处、检查卡点9处、隔离区10处,卫健、武警、农业农村、民政、教育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300余人,在各检票口筑牢“第一道防线”。

  “永不落幕”——

  线上线下“农博”常态化

  第二十一届长春农博会圆满落幕,但未来的农博会更加值得期待。应广大农民和市民要求,本届农博会闭幕后,从8月31日起,室外展区将继续向广大农民和市民开放至10月中旬。第二十二届长春农博会计划明年8月中旬在长春农博园举办。同时,2023年春节期间,还将举办第十三届吉林冬季农业博览会。

  线上农博会将常年开通“农博云商城”,常态化开展线上展销活动,农博园游客中心内也将常年设置“农博优品”线下展销厅,不断上新省内外名优特农产品。

  回首过往,长春农博会已成功举办21届,展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在逐步增强。未来,农博园将办成“不再只是10天”的展会,将持续拓展标准化建设领域,重点围绕“制定一套标准、整合一组平台、服务一批龙头、拓宽一批渠道、传播一个品牌”的目标,结合5G、直播、3D动画等新兴技术,将传统线下农博会的展览和交易功能数字化、线上化。

  依托农博会平台作用,长春农博园还将延续线下展销活动,扩大产品订单规模,促进重要农产品产区与销区对接,增强展会常态化交易功能。建立常态化职业农民培训机制,突出大中小学生研学和培训功能,让农业真正进入日常教育学科。创办专业市场,充分利用农博园场馆资源,谋划组织开展展销和经贸活动,举办一系列论坛峰会,努力办成线上线下相融合、常态化运营的“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标签:农业   发展   农产品   合作   吉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