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侧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侧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 ♂
稳妥处置耕地“非粮化”问题? ? ? ?眼下是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关键期。对于“非粮化”,既要严格管控,也要综合运用政策、市场等手段来纠正,让经营主体愿意种粮。
随着春耕生产渐入高峰,广袤大地从南到北一派忙碌景象。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春季又是畜禽补栏扩繁的旺季。眼下既是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节点,也是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关键期。
区别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非农化”,要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对于“非粮化”,把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既要严格管控,也要综合运用政策、市场等手段来纠正,让经营主体愿意种粮。
首先要切实防止“非粮化”增量。要落实耕地利用的优先序,用对方向,精打细算,让宝贵的耕地发挥好作用。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要引导新发展林果业等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对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的耕地,划定不同作物的优势产区或产业带,实行区位锁定,防止优质耕地流失。
在防止“非粮化”增量同时,要稳妥处置存量问题。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合情合理地把握耕地种植用途的管控问题。应正确看待防止耕地“非粮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逐步回归种粮时,各地不能搞“一刀切”“翻烧饼”,要合情合理、实事求是,慎重对待、精准施策,制定时间表,把握好进程。被占的耕地要退出来或者补出来,应具体分析,哪些可以退、什么时候退、如何退,哪些可以补、什么时候补、在哪里补。
比如,有的地方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很大作用,现在这些林果大多处在盛果期,如果强制移除,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在生猪价格高企、猪肉供给紧张时,国家政策鼓励养猪,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但也有一些地方占用了少量永久基本农田。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不够、配合不畅,导致出现占用耕地植树造林等。在上述情况下,就不能运动式砍树或简单拆除养殖场,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目的是保护耕地和保护农业。
耕地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用好经济手段。各地在实施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时,既要采取过硬的措施办法,也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比如,丘陵山区撂荒地等通过宜机化改造,开发利用潜力不小,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撂荒地、低效地等耕种条件,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这样撂荒地就会变为常用田。总体看,既要“晓之以义”,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确保各省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又要“辅之以利”,完善农业价格和补贴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种粮多得利。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侧记 ♂
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侧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省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参加这次会议,让我们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农业干部,一方面为我们去年取得的各项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一方面也增强了完成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的信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文国说,农业是我省优势最大的产业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部门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稳住“三农”基本盘;全力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聚焦“正常年景下粮食生产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完成国家扩种大豆任务”等阶段目标,提前谋划,努力作为,在稳面积、抓春耕、保黑土、强种业、提技术、防灾害等方面下足功夫,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力争实现粮食总产量全国排名新突破;努力实现1000亿斤远景目标,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吉林粮。同时,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更要做好百万亩棚室和菜篮子供应,打好种业翻身仗,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做大做强人参、肉牛等十大产业集群,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等各项工作。
白城市副市长黄秀清表示,“此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十年时间实现粮食产量达到千亿斤,这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和干劲。白城市有粮食增产的资源和潜力,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好‘三大工程’,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白城的贡献。”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服务乡村振兴、保障农业现代化,省农科院院长董英山表示,“听了景俊海书记的讲话感到非常振奋,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2021年我省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粮食产量登上800亿斤新台阶,作为农业科技人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我省要用十年时间实现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同时结合新农业建设,不断向农业科技创新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作为科研部门,省农科院将发扬“奋斗有我,就在吉林”的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勇担“藏粮于技”的政治责任,加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生物育种”等科技攻关,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余乐谦表示,“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为我们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接下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乡村振兴局将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思路,乘势而上推动2022年乡村振兴开新局,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促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长春市委副书记赵明表示,长春市一定要全面落实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锁定“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稳中求进、变中求新、难中求成,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率先突破的一项重大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以更大的目标、更强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
稳字当头,毫不松懈抓好春耕生产 ♂
稳字当头,毫不松懈抓好春耕生产? 春耕生产正从南到北陆续展开。今年的春耕生产不同以往,要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通过强基础、强科技、强主体,实现提品质、提效率、提动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的特殊情况又赋予了春耕生产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稳住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小康“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另一方面,当前正是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农产品供应是抗击疫情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关全国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可以说,毫不松懈抓好春耕生产,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将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相对充裕,但粮食安全的隐忧也存在。一是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加大。2017年以来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了4750多万亩,其中小麦面积已连续3年减少,稻谷面积连续两年减少。二是农民种粮效益下降。近几年,稻谷、小麦、玉米平均总成本年均上涨约6.6%,与此同时,粮食出售均价年均仅增长约2.2%,种粮收益空间持续压缩。三是灾害风险增大。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大,极端天气事件呈加剧趋势,给春耕生产带来了挑战。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农业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1月至2月降水偏多,3月至5月降水北多南少,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搞好春耕生产,要完善粮食扶持政策,着力提高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坚持并完善生产者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鼓励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生产水平提升。另一方面,要用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挥棒,提高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优化考核指标,加大支持粮食生产投入的分值比重,压实地方政府稳产保供责任。科学确定各省粮食底线要求,产销平衡省要保证粮食基本自给,产粮大省要保持粮食生产能力长期稳定。
当前,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用好农机农技,确保小康之年粮食丰收。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动员生产主体做好人员培训、农机具准备等,确保农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针对当前生产主体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组织农民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鼓励新型农业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确保农资供应畅通。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是春耕生产的基础。当前,全国种子和农药供给总体充足,各省备肥情况与常年相当,价格保持稳定。但受疫情影响,农资供应很有可能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短缺。一旦农资遭遇运输“梗阻”,农民的收成就可能打水漂。各地要严格落实中央规定,严禁未经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卡拦截、随意断路封路阻断交通的行为,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资运输畅通。
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不能含糊 ♂
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不能含糊近一段时间,种粮农户的好消息不断。为了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并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这进一步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信心,实现今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去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在需求拉动、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尿素、钾肥、磷肥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从需求看,受粮价上涨的影响,农民种植意向增强,购买农资积极性较高。从生产成本看,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推动农资生产成本上升。虽然有关部门投放储备化肥以后,主流化肥品种价格出现回落,但尿素价格仍然居高不下。
粮价是百价之基。如果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就不利于稳定种粮农民信心。去年以来,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相关产业生产成本增加,下游养殖、加工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国家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的调控措施,粮食市场降温效果明显,玉米价格有所回落。粮价下跌有利于缓解下游相关产业生产成本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会伤害农民种粮积极性。
在生产成本上升和粮食价格调控的双重影响下,农户种粮收益难免受到影响。一些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利用自身的渠道资源优势,与农资生产企业直接对接,通过团购等形式能以相对低价购置到农资,降低种植成本。然而,小农户仍然是我国粮食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承担着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却承受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挑战。
国家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资金,能够有效弥补农民种粮的农资增支,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相对稳定。为了避免农业补贴“吃大锅饭”现象,这次农资补贴突出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把农资补贴同粮食生产直接挂钩,明确指出是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撒胡椒面”让农民人人有份,而须仔细斟酌,切实补贴给实际种粮农民。
粮食生产比较收益本来就低,种粮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日益增多,除了要承受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外,还要承受台风、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风险。国家亟需建立农业补贴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器”。近年来,我国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现状,但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成本保险,覆盖面广,赔付额度低,抗风险能力有限。
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对500个产粮大县实施稻谷、小麦种植完全成本保险和玉米种植收入保险,两种保险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既能有效弥补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又能有效弥补因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损失。这无疑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信心,加速土地流转进程,犹如为国家粮食安全上了一把“保险锁”,确保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