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批准约翰迪尔收购电池制造商 Kreisel(盖起大棚种仙草 磐石开出富贵花)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监管机构批准约翰迪尔收购电池制造商 Kreisel(盖起大棚种仙草 磐石开出富贵花),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监管机构批准约翰迪尔收购电池制造商 Kreisel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盖起大棚种仙草 磐石开出富贵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监管机构批准约翰迪尔收购电池制造商 Kreisel

2、盖起大棚种仙草 磐石开出富贵花

3、盘整依旧,装备制造业发展需分类施策

4、盘活“土特产”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代表委员热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监管机构批准约翰迪尔收购电池制造商 Kreisel

监管机构批准约翰迪尔收购电池制造商 Kreisel

约翰迪尔收购了 Kreisel Electric Inc. 的多数股权,该公司是开发浸入式冷却电池技术的先驱。这家奥地利公司生产用于高性能和非道路应用的高密度、高耐用性电池模块和电池组,并创建了一个电池缓冲、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平台 (CHIMERO)。

该交易于 2021 年 12 月宣布,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现已完成。在宣布收购时,约翰迪尔动力系统高级副总裁表示,Kreisel 的电池技术可以应用于迪尔的产品组合中,并且随着迪尔扩大其电池电动汽车产品组合,Kreisel 的经验将使迪尔受益。

Kreisel Electric 位于奥地利的 Rainbach im Mühlkreis。公司成立于2014年,拥有约180名全职员工。该企业将保留其品牌名称和商标。

关于此次收购的相关新闻请访问:

http://www.zhiguker.com/index/article/detail/id/34800.html

盖起大棚种仙草 磐石开出富贵花

盖起大棚种仙草 磐石开出富贵花

  近日,位于磐石市松山镇的灵芝产业园迎来了大丰收,最后几栋灵芝都已经采割完毕。磐石市积极发展引进长白山灵芝产业项目,先后在松山镇、取柴河镇、朝阳山镇建设了三个灵芝产业园区,共建设灵芝大棚3200栋,占地面积145公顷,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灵芝产业基地已在磐石市初步形成,为磐石市“打造长白山灵芝集散地”奠定了基础。?

  数千栋大棚撑起新产业?

  10月,秋高气爽,灵芝已经结束了“喷粉”,一栋栋大棚里铺满了像小伞一样的灵芝,正在阳光和秋风的作用下,自然晾干。?

  朱建成在松山镇灵芝产业园基地种植了800栋灵芝大棚,比2021年翻了4倍,他说:“去年我们种了200栋,实验一下这里的气候、环境是否适合,每栋效益很可观,灵芝粉孢子能产300斤,灵芝产量能达到300-500斤,每棚产值在1.5万元,今年扩大了规模。”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食药用菌团队负责人闫梅霞副研究员为朱建成的灵芝种植提供生产技术服务,通过菌种、灵芝生产科技对接,提升了菌种生产环节的技术水平,有效解决生产中菌种退化和种源混杂的问题。?

  松山镇灵芝产业园2021年建成,经过一年的实践,实现净收益700余万元。今年,园区扩建至57公顷,灵芝大棚发展到了1000栋,产出的孢子粉达到30万斤、灵芝50万斤,今年年末将实现增收7000万元。?

  合作社经营 全产业链发展?

  取柴河镇的灵芝产业园探索出“村党支部+合作社+股份制公司”的新发展方式,镇政府引导14个村集体和6户种植企业负责人成立漫红岭种植合作社,由村集体为合作社有偿流转土地54公顷,建设灵芝大棚1149栋,种植了140万段菌包,产出灵芝孢子粉36万斤、灵芝72万斤,产值约8000万元。?

  取柴河镇灵芝种植模式采用柞木段作为培养基,出产的灵芝孢子粉质量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基地还通过“基地+村集体工厂+线上线下销售”的模式,注册“漫红岭”、“取芝堂”、“取柴河”品牌,申请有机认证,开发食用菌、灵芝等系列产品30余种。在园区内,漫红岭合作车成立电商部,组建3个网络直播带货团队。?

  取柴河镇将灵芝种植、深加工、品牌创造和线上线下销售有机结合,不断延链强链。?

  高超农技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灵芝园产业园区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传统灵芝种植技术有一个关键的缺陷——不能“重茬”,也就是上一年种植过灵芝的地块,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下一年只能种植其他作物。?

  如果不能“重茬”,那就意味着把产业园“做死”了,灵芝产业园必须先解决这一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菌物研究所副教授刘晓龙找到了解决方案。?

  刘晓龙在松山镇灵芝产业园的6栋大棚进行实验,将灵芝栽培覆土选用山砂或炉渣,降低覆土层中的营养物质,减少灵芝棚内覆土中的营养,降低杂菌生长速度。还可以在第二年灵芝菌段覆土前,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覆土,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灵芝生长。经过2022年的实验显示,灵芝生长速度正常,灵芝和灵芝孢子粉产量与栽培灵芝的新棚产量持平。产业园区不用重新选址、建棚,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产业可持续发展,从10月开始,这一技术将在松山镇灵芝基地进行推广。?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磐石市经过两年的发展,将灵芝产业做成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而磐石也将“打造东北长白山灵芝集散地”定为了自己的目标。?

盘整依旧,装备制造业发展需分类施策

盘整依旧,装备制造业发展需分类施策

资料图

12月27日,由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装备制造业蓝皮书: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孙祖梅参加发布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亚星、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聂秀东到会并讲话,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各研究所、研究中心同志参加发布会。

记者获悉,本年度《装备制造业蓝皮书》分为综合篇、行业篇、企业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综合篇介绍了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系统分析了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行业篇包括了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七个主要分行业;企业篇针对技术创新企业,梳理了代表性企业的创新点、具体做法和效果,为其他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参考和启示;专题篇,对2015年我国发生的装备制造业热点事件进行回顾和解析,并对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情况进行深度解读。

“L”形底部盘整

报告认为,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整体规模趋稳,行业经营效益放缓,行业和企业之间分化加剧。

我国装备制造业运行进入中速增长期,转型升级已启动并艰难前行;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核心技术亟需突破,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改革困难重重,中小型企业面临可持续发展难题。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表现在:

主要行业呈现下行趋势。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与2014年相比,装备制造业主要行业增速均有所下降。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低于5%,汽车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在5%-10%之间。

2015年,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情况,增幅均下降超过5%,行业发展呈现下行趋势。

投资需求持续回落。2015年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半以上,但是在利润偏低、去产能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增速明显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说明投资需求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回落成为影响装备制造业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

进出口额下降明显。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14%,增速较2014年下降,由于进口增速下滑幅度大于出口,贸易顺差同比增长87.80%,可见装备制造业对外依存度升高,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使得外需对装备制造业出口的带动作用有限,同时,进口额的下降反映了内需不足,装备制造业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

企业亏损形势严峻。2015年装备制造业企业亏损面同比增长2.00%,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9.49%,装备制造业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这表明装备制造业企业整体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基于以上分析,加上装备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回落、资产利用效率较低以及产成品存货持续增加的因数,报告书指出,在“新常态”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装备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望趋缓趋稳,行业将在“L”形底部继续盘整,并将在底部区域继续运行一个较长时期,直至转型升级明显收效,方可进入本轮经济调整的回升阶段。

结构性矛盾突出

报告发现,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增长呈现分化态势,比如2015年农业机械行业、电工电器行业分别实现10.58%和11.21%的利润增长,而工程机械行业利润增速下降39.16%。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不足。首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尚不完整。尽管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拥有产品设计能力企业非常少,在缺失设计与消费客户需求调查的情况下,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生产形成升级改造进程缓慢、发展层次不高的局面

其次,鼓励高端装备国产化发展政策不完善。尽管我国出台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5年版)》,但由于首台(套)设备没有市场业绩,存在运行风险,市场销售非常困难。同时,由于缺乏实施细则,现实中难以操作。

二是服务型装备制造供给能力不足。首先,企业服务能力不足。装备制造企业还普遍禁锢于传统生产模式,重生产轻服务,重视经营轻个性化定制。

其次,服务型装备制造业的利润贡献率还很低。《2014中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创新调查》报告显示,只有6%的企业服务收入占比超过20%,与全球制造业平均26%的调查数据差距较大。就净利润而言,81%的被调查企业服务净利润贡献率不足10%,其余企业的服务净利润贡献率基本上在10%—20%之间徘徊。

最后,服务提供水平不均。目前,很多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已将研发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作为重要业务,但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基本服务阶段并未开展深度服务。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主动性强,而中西部很多省份由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开展服务型制造的意愿有限。

三是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不高。首先,质量基础薄弱。标准体系整体水平落后、结构不合理,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准的研制能力相对薄弱。

国际话语权不强,据统计,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不到0.5%,“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装备制造国家1倍以上。

其次,质量竞争力不强。我国装备制造业缺乏世界知名的品牌和跨国企业,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品牌化建设滞后,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产品质量不高,每年因质量问题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给装备制造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最后,质量信誉不高。一些缺乏质量诚信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等办法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有些行为甚至成为“潜规则”,假冒高端装备制造品牌现象屡禁不止,造假科技含量日益增高。

产能过剩依然严峻

在外部环境和内在结构性矛盾的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报告认为,要化解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应多管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开展国际合作,转移部分过剩产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联合建立境外工业园区、开拓国际市场空间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向海外进行产业转移,有助于过剩产能的消化和带动产业的优化升级。

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铁路、电力、通信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鼓励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在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强的国家设立生产、分销、运维中心,建立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和跨境产业合作机制。

其次是支持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在政策层面,应做好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投融资、土地、社保等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和并购基金试点,加大企业并购的金融扶持力度。

在企业层面,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强强联合、横向并购或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改变一些企业规模小而散、无序竞争的状况,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

最后是淘汰“僵尸企业”,坚决去掉过剩产能。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经营难以维持的“僵尸企业”。

分类引导促发展

报告指出,根据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可将我国装备制造业分成不同类型,运用不同策略引导不同类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

扶持高端装备制造业。

一是支持规模化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保险市场,打开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实现多方受益。

二是支持科技攻关。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各地政府可以联合金融机构,支持合适的装备制造企业到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和高端品牌,支持本地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借力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加速发展。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到海外招商引资,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吸引到国内来设厂生产,既满足国内需要,又可作为出口基地。

保持领先型装备制造业。我国的高铁、核电、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世界最高水平,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未实现国产化的部分加强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通过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保持领先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针对性的支持领先型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上下联动,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支持弯道超车型装备制造业。我国的智能终端设备、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装备制造产品正处于弯道超车阶段,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内市场巨大、科技人才多、生产加工能力完备、能够迅速把概念变成产品等优势,在提供孵化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风险投资、制定优惠人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发力,支持创新型人才创业,将一些创意迅速转变成产业,甚至发展成为地方的主导产业。

优先发展战略型装备制造业。针对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等,国家应优先发展、重点扶持。

通过实施重大技术专项,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支持配套产业发展,并改善基础设施、子女教育、生活环境等条件,吸引战略型装备制造企业落地,以实现战略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

发展服务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从挖掘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出发,提升产品内涵,最终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企业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出售,更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既要估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和成本,使客户获得最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加强企业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采用“产品+服务”模式,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搭建面向客户的主动服务平台,来满足产品多样化和市场细分需求。并进行跨产业分化与融合。利用自身内部的相关部门自营服务业务,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专业性。

相关链接

装备制造业未来投资机会巨大

《装备制造业蓝皮书》报告认为,考虑到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已经很大,在“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背景下,对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有限,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仍是主基调,装备制造业将处于较长时期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经济增速将以低速平稳运行为主。装备制造业真正的挑战和长远的前途仍在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能否积极推进。

但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核心基础零部件、绿色化装备等方面有更多投资机会和更高投资价值。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我国将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经常性工作机制的确立,标志着双方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

2016年,智能制造装备将被提到新的高度,未来可重点关注增材制造等工作原理创新的智能装备产品、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装备制造产品的工艺流程优化改造以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的企业。

服务型制造成为重要转型方向。《中国制造2025》将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九大任务和重点之一。《中国制造2025》旨在驱动在商业模式上向服务型制造演变,提升制造业内生效率,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关系,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同时,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装备产品在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不断进行整合,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逐渐形成服务型制造这种新模式,该模式有助于整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核心优势,提高整体的行业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启动一系列重大工程,一大批高铁、核电、海洋工程项目的实施,都要求装备制造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为服务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具备了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基础。

巨大的产业规模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一批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正在加快形成为服务型制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组织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核心基础零部件成为重要支撑。《中国制造2025》将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列在九大战略任务、五大重大工程之中,其中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是“四基”之首。2016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里,核心基础零部件将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生革命性变化。

以资本配置为纽带的集团式架构将形成大集成,企业功能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生产工艺布局“专、精、特”,通盘考虑顶层设计,科学布局集成创新,合理安排生产调度,同时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上下游联手,紧密合作,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双赢多赢局面。

绿色化装备制造产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当前,产能过剩给装备制造市场形成压力,但转型升级又对装备提出新的要求,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了装备水平和竞争力提升。

2016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要立足于装备制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即要从设计、制造、运行、在役再制造、再制造等阶段入手提升技术、运行和智能化水平,又要考虑与生产过程的和谐适应,确保装备制造产品自身和生产过程的安全、节能、节材和环保,实现装备制造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化。

盘活“土特产”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代表委员热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盘活“土特产”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代表委员热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如何做好吉林“土特产”文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全国两会期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吉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纷纷献出“金点子”,汇成“锦囊集”。

  深挖“土” 做精“特” 破解农民致富难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回望2022年,我省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长春市双阳区坚持以省级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不断发展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优势日益凸显,先后被评为中国梅花鹿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区;

  四平市伊通县积极构建新型产业链,围绕中药材、大榛子、樱桃、蓝莓、苹果梨等特色种植产业优势,做强做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已有13个镇村被认定为省级以上种植类“一村一品”示范镇村;

  延边州汪清县聚焦黑木耳,坚持抓标准、建基地、树品牌、强带动、延链条,2022年黑木耳种植量突破6.5亿袋,总产量达3.5万吨。现在,小小的黑木耳已发展成为延边州各县市“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

  ……

  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特色产业的潜力不断被挖掘,既促进了乡村振兴,更为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注入新的动能。

  “一粒小小的玉米,经过精深加工,就可以生产出淀粉、蛋白粉、玉米胚芽粕、玉米原油等多种产品。”朱亚波代表来自“天下第一粮仓”榆树,她认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让老百姓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收获,“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我省要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深耕花卉种植行业18载,朱亚波代表对“特”字有着深刻的感受。她建议,各地要深挖本土名、优、特等有地域代表性的农产品,推动形成县域产业“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减少乡村产业同质化竞争。

  通物流 强保障 “吉农优品”飞入百姓家

  长白山人参、汪清黑木耳、吉林大米……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我省黑土肥沃,物产丰富,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绿色安全。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吉字号”农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及时对接全国市场,开辟了促农增收的新路径。

  “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好’。”玉明姬代表兴奋地说。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依托政府、平台及其他社会力量,运用产业、人才、科技三要素,发展电商产业,已经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市场、精技术、善经营的优秀人才去引领示范,发挥作用。”玉明姬代表认为,“要通过税收、奖补等政策,引导和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社会力量向乡村下沉渠道资源,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在产业提升、人才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系列帮扶,激发农村电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让吉优农品顺利走出‘深闺’,‘飞’上百姓餐桌,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确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长期性、基础性地位。迟日大委员表示,要不断提升涉农领域普法水平,以鲜活的案例释法明理,增强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盘活“土特产”,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一幅幅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白山松水间徐徐铺展开来。

标签:装备   制造业   产业   制造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