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国粮仓”的绿色储粮之道(探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省项目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探访“大国粮仓”的绿色储粮之道(探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省项目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探访“大国粮仓”的绿色储粮之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探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省项目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探访“大国粮仓”的绿色储粮之道

2、探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省项目区

3、接力践行“禾下乘凉梦”

4、接盘上海牌的是个什么公司?20亿都投资什么领域?

探访“大国粮仓”的绿色储粮之道

探访“大国粮仓”的绿色储粮之道

  “6到15号仓一切正常。”1月10日,中央储备粮乌鲁木齐直属库有限公司员工侯金玲一边在库区巡查,一边通过对讲机报告责任区检查情况。?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侯金玲说,“每名保管员管理3万吨粮食,每天要走上万步,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大国粮仓’实现安全储粮的保证。” ?

  每天对库区开展三次巡查,仅仅是该直属库落实粮食安全储存制度中的一项。即使春节期间,这些管理要求都要不打折扣地落实。 ?

  爬上粮仓外的步梯,通过粮仓上部的检查门走入储存粮食的房式仓,就来到了深度达6米的粮堆的顶部。绿色的踏粮板通向仓库的各个角落,方便保管员进仓查看粮情。经过通风,仓内温度与室外几乎没有差别,实现了低温储粮。 ?

  “从2017年起,我们就开始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利用粮堆内部冷源来控制仓温和表层粮温,从而实现低温绿色储粮。”该公司仓储科科长张益民告诉笔者。 ?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按照“冬季蓄冷、春季密闭、夏季环流、秋季排热”要求,通过仓内通风道和保温管,在环流风机的作用下将粮堆内部冬季储存的冷源导入仓内粮堆上部空间,使仓内上下层气体在闭合的空间内运行,不与外界空气交换,达到调节仓温和降低表层粮温目的,实现“绿色储粮”。应用这一技术,粮仓内的温度冬季可保持在-10℃至-5℃,夏季保持在21℃至23℃。 ?

  在中储粮乌鲁木齐直属库2号仓外,4台风机发出“隆隆”轰鸣声,将室外冷空气通过连接粮仓地笼的通风口吸入仓内。地笼上布满空隙,冷空气可以进入粮堆内部,并充满粮堆上部的仓内空间。库管员阿里木江·阿布都热依木打开冬季通风智能开关,检查风机的工作情况,确保风机正常运转,消除安全隐患。 ?

  2号仓存放的是去年新入库粮食,冬季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通风,每次通风大约需要20天。阿里木江说:“仓内布设了72根测温线,共288个测温点,我会根据这些测温点上反馈的温度数据判断通风效果,决定结束通风的时间。如果到春节还没有达到降温的目标,我将在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确保通风降温效果。” ?

  仓廪实,天下安。中储粮直属库储存的都是中央储备粮,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央储备粮乌鲁木齐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泽海说:“通过应用绿色储粮、科学保水等技术,我们将库存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实现节粮减损目标,为守住管好‘大国粮仓’、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中储粮力量。” ?

探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省项目区

探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山东省项目区

5月下旬,正是齐鲁大地麦浪翻滚时节。丰收在即,也正是科研单位、种粮大户等到处举办观摩活动、组织参观学习、探寻先进科技的时候。

“最头上是品种试验,有个品种特别好,目测亩产能有1400斤。这边是播量试验,你看这20斤播量的表现最突出,咱以前都播得过多了。再往前是水肥一体化展示区,听说成本都降下来了。”5月24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一处科技示范田,前来参观的岱岳区马庄镇种粮大户苏春兰正看得目不暇接、大呼过瘾。

资料图

这处示范田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山东省项目区的一处核心示范田,当日正在此举办“小麦-玉米绿色丰产增效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来自全省农技系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项目参与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2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高瑞杰坦陈,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协同创新”理念,在这片示范田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为代表的山东农科研发队伍在此戮力攻关,涵盖小麦、玉米生产全程的十多项“最牛技术”在此集中展示,“农科单位+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转化模式在此落地生根。

整合力量:在大项目平台上加快协同创新步伐

采访中,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齐世军介绍,不要小看这片占地仅600亩的示范田,已经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泰安市农科院等5家科研院所,禾元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仕邦农化公司、泰安市丰园水肥一体化公司等6家企业,以及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传忠农机专业合作社等6家种植主体参与进来。

“依托重大项目平台,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开展协同创新,是近年来国家支持农业科研项目的创新发展方向。以该处岱岳区示范田为例,仅我们山东省农科院就整合了玉米所、作物所、资环所、农机院、信息所等20余位专家参与进来。”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杨英阁说。

据了解,该处项目区承担的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山东省二期、三期项目。项目由山东省农科院牵头,组织起全省粮食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在山东分四个片区实施了“黄淮海东部小麦-玉米周年光温水肥资源优化配置均衡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和“山东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两个项目,国拨经费6925万元。

大项目、大平台,旨在实现大推广、大作为。根据专项总体设计,该项目聚焦山东省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针对当前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现实需要,通过小麦-玉米周年统筹设计,整合省内顶级科研力量,聚力联合攻关,探寻粮食绿色丰产增效的集成技术模式。

“我们近年来主导建设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恰在这处示范田里得到良好体现。”高瑞杰说,“以农技推广站为主的行政主管单位牵头组织,放大平台效应,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等的农技推广和示范作用。”

科技集成:47个新品种和8项新技术集中展示

“看了这处示范田,基本上就了解了黄淮海种植区当前有推广潜力的品种和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品种多,技术多,多数通过对比展示,给参观者以最直观的感受,这样的项目区,这么多的‘最牛科技’,可最大程度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灯塔效应’。”来自山东“粮丰”项目组的李宗新博士说。

高产稳产品种、优质高筋品种、旱作品种……不同播种机具对比试验、不同播量对比试验、不同肥料施用量对比试验……麦玉周年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试验、麦玉周年“双少耕”高产栽培技术、麦玉“双晚双减”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夏玉米种肥精准同播生产技术……在该处示范田,正在展示的是47个小麦新品种和8项种植技术;未来的玉米生产季,还将展示50个玉米新品种和6项种植技术。

项目首席、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党委书记刘开昌介绍,项目今年在科技推广展示上突出了两个主题:一是绿色生产,通过全省优势科研团队研发的品种、肥药产品和栽培技术的应用和示范,实现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生态安全;二是突出生产效率和效益优先,项目通过打破生产区域和作物空间界线,在山东四个生态区域分类组织攻关,小麦、玉米周年科学搭配,实现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为农民提供轻简化、高产出的实用技术。

“小麦、玉米的新型播种技术,玉米晚收、小麦晚播配套栽培技术,药肥‘双减’、精准施用等技术,都瞄准了绿色高效的目标,抓住了当前黄淮海种植区粮食生产的关键症结,并且收效明显。”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法宏说。

转化推广:让农民“看了就能学、学了就有用”

这处占地600亩的示范田,是由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自2018年承接项目以来,合作社与项目实施单位紧密合作,既圆满完成了科技试验和示范任务,还稳步提高了合作社种粮效益。

“好品种咱先选,好技术咱先试,还能承担订单育种等任务,合作社的农机、植保机械服务范围和能力也增强了,带动作用更明显了。今年,合作社的1300多亩土地,预计小麦平均亩产可达1200斤。”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说。

肥城市种粮大户李忠,近年来没少参加科技观摩活动,这次参观却有更多感触:“不仅是展示的品种多、技术多,更重要的是技术操作规程相对简单、农机农艺融合程度高、对比展示效果有说服力,基本上是‘看了就能学、学了就能用’。”

以示范田主推的麦玉“双晚双减”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例,该技术小麦选用单株生产力强、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中早熟品种,玉米选用耐密、抗倒广适、适宜机械化的中晚熟品种,抓住“玉米晚收机收、小麦晚播增密”和精准施肥等技术要点,目前已取得周年增产17.5%、减氮28%的节本增效效果。

“当前的科技示范推广趋势要求,先进科技不仅要使用效果好,还得简便易操作。”常年在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一线的王法宏坦言,“这不仅要求我们的科研力量要联合起来攻关,还要求科技工作者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研究栽培的也要懂品种、懂农机,进而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才能研发出先进实用科技。”

接力践行“禾下乘凉梦”

接力践行“禾下乘凉梦”

  两年前的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从此,十里稻香,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两年了,袁隆平院士在云南蒙自留下的身影,依然被蒙自人民铭记于心。?

  袁隆平院士与蒙自及蒙自农业发展的情缘,可追溯到2017年,就在那年,蒙自市引进了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超优1000”进行高产攻关试验示范。项目实施至今,年年捷报频传,每年亩产超过1100公斤。这些成绩的背后,倾注了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的满腔心血和执着坚守。?

  2017年11月18日,袁隆平院士应邀到蒙自参加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19日,袁隆平一行考察了蒙自石榴产业发展情况、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蒙自市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基地等,实地了解蒙自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蒙自市草坝镇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基地,袁隆平院士用手托起稻穗,察看超级杂交稻结出的稻穗数量和颗粒饱满度。当看到杂交水稻结出的稻穗表现良好,他鼓励相关人员要强化方案技术措施的落实,保障示范工程扎实有序推进,努力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为蒙自农业的新亮点,以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提高粮食单产量,实现全市粮食总产量的稳步提升。?

  在蒙自石榴公园,袁隆平参加了蒙自过桥米线节、石榴节等相关活动,品尝了蒙自过桥米线,并欣然提笔写下了“过桥米线之乡”“中国石榴之乡”“多籽多福·福至蒙自”20个大字,祝福蒙自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时光匆匆,又到小满时节,在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蛙声又起,稻香渐浓。今年3月10日,蒙自市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组如期启动育秧工作。在去年的栽种经验基础上,今年蒙自示范基地主要选择超级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云籼650”两个品种进行栽种,基地今年计划播种共3500盘,可供175亩大田移栽,去年小面积亩产达1200公斤的超级稻“卓两优1126”将朝着百亩连片亩产1200公斤以上的目标进行攻关。为此,蒙自市农技人员积极与省级专家沟通联系,优化水稻栽培种植全过程中的关键细节,力争达到百亩连片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这次全新的尝试,朝着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超级杂交水稻每公顷产18吨的世界最高纪录”目标冲击。?

接盘上海牌的是个什么公司?20亿都投资什么领域?

接盘上海牌的是个什么公司?20亿都投资什么领域?

近日,农机行业热闹非凡,吉利农机项目开始有新动作,而和纽荷兰分手的上拖则又重新“复活”。农业机械杂志社和知谷农机新媒体记者了解发现,接盘“上海”的是一家叫农谷超能的公司。

记者查询了一下这家公司的来历,原来这不是一个公司名称,而是一个产业园项目,全称叫“中国农谷超能京山农业装备产业园”,这个项目是由一家号称上市公司广东超能集团投资建设的。

看名称就知道,这个项目是在湖北京山,但不知道这个超能和洗衣粉是否有联系?令记者意外的是,这家所谓的上市公司,我们竟然没有查到官方网站,也没有查到相关股票信息,更不知道和洗衣粉有没有关系。

或许,这个超能真的太低调了。

我们来看一下农谷项目情况。这个项目定位发展方向是成为湖北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农业装备生产基地、中国南方最大的农机产品生态园区。项目占地255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0亿元,主要生产自主品牌“上海”系列农业装备。

果然很低调,而且很奢华,一下子就投资20亿元,北汽在蒙城才30亿元,吉利在湖北也才30亿元,这个20亿元绝对不甘落后。

再来看一下建设内容,主要是拖拉机生产线、收获机械生产线、水田机械生产线、植保机械生产线、检测线、涂装线、零部件生产线等,还有1.1万平方米的职工食堂、宿舍和1000平方米的产品展厅。

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40—240马力拖拉机,一期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各型号拖拉机3万台,年创产值30亿元,税收3000万元。

二期计划投资10亿元,生产收获机械、水田机械、智能植保机械、农机具等农业机械。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5000万元。

农业机械杂志社和知谷农机新媒体记者发现,这个投资计划和愿景真的很诱人,但记者此前听专家在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现在的拖拉机市场、收获机械市场严重的产能过剩,虽然是老品牌,但新企业如何在如此残酷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呢?

农机行业需要领袖,但愿不是虚晃一枪!


标签:项目   示范   技术   山东省   粮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