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标准农田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长期免耕土壤耕层营养差别大的问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长春:高标准农田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长期免耕土壤耕层营养差别大的问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长春:高标准农田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期免耕土壤耕层营养差别大的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长春:高标准农田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

2、长期免耕土壤耕层营养差别大的问题

长春:高标准农田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

长春:高标准农田打开黑土地丰产“密码”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紧密结合全市耕地资源实际、农业生产实际,长春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编制印发了《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围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4年间,长春市共向省级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459.47万亩,占全省总任务指标的22.3%。从高产的“黄金玉米带”到广袤的“白金水稻田”,从肥沃的“黑土粮仓”到纵横的“田间沟渠”,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把建设高标准农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投入,悄然掀起了一场农田建设热潮。

  耕地质量关系国家“饭碗”。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作方式,增加耕种效益……如今,长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已迈入千万亩大关,累计建设面积达1036万亩,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变成了“万亩田”“高产田”。依托“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强化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化精准管理,长春市对已建成项目区块全部上图入库,实现立项、实施、验收等各阶段的精准监管。

  突出黑土地保护核心区、黄金玉米带等优势,着力打造稳产高产“良田”,整乡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春市提出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29.69亩、改造提升86.9万亩的工作目标,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将打开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规模农业——土地连片功在高产田

  零散的稻田连成片,泥泞的土埂变硬渠,大型农机撒欢儿作业,灌溉管道鳞次栉比,物联网检测进农田……来到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水稻还可以这样种!

  这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改变。“以前地块分散,大型农机根本用不上。现在来去自如,种地那叫一个痛快!”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李在德对记者说,今年春耕仅用1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全村4000余亩水稻插秧。

  过去,红光村就以种稻闻名,素有“稻村”的美誉,可多年来光有个好名声,却没赚到“实在钱”,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人都走空了,还靠啥发展?”这让不少村民深感困惑。近年来,红光村利用农业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规范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现在村里的稻田,大块的有十几亩,小块的也有五六亩,单是把田埂打破、连片,种植面积一下子就多了400多亩。”这几年发生在村里的变化,让李在德深感欣喜。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全村粮食产量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2%,灌溉率提高7%,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

  那么,高标准农田是如何建成的?“在农田里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采取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单一措施或综合措施。”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

  为保证建设质量和进度,长春市加强规划统筹和资金整合,提前规划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并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快推进土地平整、田块规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通农田“大动脉”,疏通农田“毛细血管”。

  智慧农业——农田建设有了“现代范”

  稻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改造,明渠灌水变地下管网,泥泞的田间路变成硬化路面;秸秆还田、绿色防控、物联网、鸭稻共生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在榆树市保寿镇红旗村,近年来发生在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新变化让人欣喜。

  穿行在民悦合作社的农田里,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高处的物联网环境监测全天守候,地上有稻田鸭“巡逻”,两个好帮手代替农药、化肥,彻底免去除虫、除草环节,让高标准农田更加肥沃。

  “过去春怕旱、夏怕虫、秋怕涝,冬天水稻秸秆没处收。如今土肥沃、旱能浇、涝能排、智能杀虫、绿色施肥。秋收没瘪籽儿,亩产过千斤,冬天秸秆回地里,年年丰收准没跑。”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用一段顺口溜,把尝到的高标准农田甜头讲得头头是道。而藏在农田地下的机井,便是现代农业和农人智慧的结合,拧开阀门,只见水流顺着管网流向稻田,灌溉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轻松。

  “农田铺上管网,灌溉效率至少提升了一倍。”改用地下管网、配备抗旱机井、土渠变地表水渠……科学灌溉,节水节肥,水稻生产更加便捷,徐禹庆告诉记者,混凝土浇筑的田间渠道走水更畅通!从前在土渠内蓄满水,最多够用3天,大部分水肥顺着渠道跑掉了。渠道经过衬砌变成地表水渠,极大降低水分和肥量的流失,用肥量减少20%以上。

  小账连大账,良田配良法,粮食稳增产。在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上,我市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专家李社潮表示,根据典型项目调查,在高标准农田的作用下,耕作成本将减少5%~15%,生产效率提高10%~20%,机械化水平提升15%~20%,规模经营流转率至少提高30%,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绿色农业——“烧饼田”成了优质“米袋子”

  “现在提倡绿色种植,我们种的粮很让人放心。”眼下,水稻种植已转入田间管理期。一场细雨浇淋过后,农安县小城子乡顺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绿色有机水稻示范园区里,翠绿的秧苗娇嫩可人,说起这几年的绿色增收经历,合作社负责人王东侠归功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高标准农田上种植绿色水稻,收益足足高了两成。”

  合作社增收,功劳为何在高标准农田?

  过去烧饼一样不规则的田块,如今横成排、竖成行,泥泞的土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塑料田埂。“高强度塑料制成的田埂,不但使用寿命长还不用整修。”走进农田,王东侠用手敲了敲脚下的田埂,“过去备耕最头疼的就是整修田埂,高度不够就得加高、出现侧漏就得修补,整修一遍就得10多天。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土田埂逐渐走出历史舞台,每亩地节省维护成本100多元。”

  在建设完成的高标准农田上,长春市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让农业生产环节化繁为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片高标准农田上,顺民心合作社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在做“减法”同时,他们也算起了“加法”。“由于塑料田埂占地面积小,不会生杂草,粗略地算了一下,种植面积增加了10%。”王东侠笑呵呵地说,现在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已经连年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标准。

  靠着高标准农田“出圈”的顺民心合作社并不是特例。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收益,不仅仅是土地上的丰产。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长春市还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了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以此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示范农业——以点带面建设新农田

  近年来,吉林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要措施之一,全力推进“千亿斤粮食工程”。按照《吉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2021—2023年)》要求,长春市在省内率先启动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通过“政府主导、示范引领、企业实施、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双阳区、公主岭市、德惠市等地设立项目区,并通过专题会议确定了工程化试点实施单位。树标杆、强引领、重示范……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

  引进先进实用工程技术和装备技术,开展生态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及工程性缺水等专项建设示范,推进示范区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田间气象站、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应用……据该工程化试点项目负责人介绍,根据“因地制宜、因需设计、提升产能”的总体要求,示范区将突出示范引领,建设内容涉及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打造智能、科技、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究竟“高”在哪儿?看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项目的前期规划就懂了。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将高标准农田的“高”归结为四方面:农田质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产出能力高,作物生产条件好、产量潜力高;抗灾能力高,旱能浇、涝能排,确保及时灌溉;资源利用效率高,机具装备先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优先优质玉米产业区、优质水稻产业区布局落位,长春市将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内,连续实施3年以上堆沤肥还田,强化农田防护林网建设,集成推广高效节水、农机利用、智慧农业等技术措施,加快“整村、整乡、整县”集中连片推进。

?

长期免耕土壤耕层营养差别大的问题

长期免耕土壤耕层营养差别大的问题

美国一农场主对长期实行免耕的地块,进行重点直测试耕层土壤,一英寸一英寸地测试,将样本分成1英寸的取样深度,他发现表层2英寸的土壤,比6至8英寸的土壤养分含量要高得多 ;同时,对种植覆盖作物、适当耕松地块,变化耕层,这样不同耕层营养差别比别小,并且带来玉米增产。

TOM J. BECHMANMarion Calmer在伊利诺斯州西北部的淤泥质壤土和粘壤土上,已经30年没有耕作了,他现在仍然没有耕作,他采用了免耕。但是在过去的五年里,他有了一个发现,让他重新思考在免耕中应用和保持主要养分如磷和钾的最佳方式。展望未来,他将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他发现的营养分层问题。

垂直测查土壤耕层养分

伊利诺伊州阿尔法附近这位Calmer农场主,他在农场做了大量的研究观察发现,田间的营养物质更多的是在耕层顶部2英寸,而不是在6-8英寸区域。以至于他成立了一个更为独立的农业研究中心。

“当我们布置土壤取样区时,"我们非常注意土壤的水平变化,”农场主说。“我开始怀疑垂直变化。像磷和钾这样的养分是均匀地分布在地表以下8英寸的顶部,还是在地表附近较高,而在地表以下6到8英寸的地方较低,在那里根系不断地向外输送养分来喂养作物?”

为了找到答案,他采用了一个土壤探针,插入耕层,取出核心土样。“这使得用折刀将一个8英寸的土样心切成8个1英寸的部分变得很容易。”他解释道,“我给袋子贴上从0到1英寸到7到8英寸的标签,然后把每一英寸都放到它应该在的地方。时间虽然够多,但很有效。”果然,当结果回来时,他发现了比他预期的更多的变异和分层情况。

在连续14年在顶部施用磷和钾的免耕农田中,土壤测试的磷水平在顶部2英寸比在6-8英寸高约4倍。在那些相应的区域中,靠近地表的钾含量也高出3倍,为此造成时产量的影响。

3进行耕作的测试

Calmer拿出一个犁板犁,在一块有几个并排测试条的地里犁了1.4英亩的土地。使用小型拖拉机,土壤被翻转约90°,而不是完全倒置。他把土壤弄平,再次测试。“与更高和更低的水平相比,这一次我们在2到4英寸处看到了更高的测试水平”他说“但中等水平仅比最高或最低水平高40%左右。钾的图表看起来相似。我们显然实现了一些混合。”他比较了这1.4英亩地与邻近2022年仍处于长期免耕的地块的大豆产量。他在犁过的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每英亩产量提高了9蒲式耳。“我们不知道产量的增加有多少是由于营养物质的更好分配”他说"一些人认为碳的释放和引入更多的氧气也有关系。"2023年我们将在那里种植玉米并报告结果。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试验不使用犁板耕作的混合方法,并在施用商业肥料的过程中使养分深入土壤。

其他农场的情况

印第安纳州布朗斯堡的迈克·斯达克,是上面农场主的一个朋友,也已经很久没有耕作了,采用了免耕保护性耕作;但是一个主要的区别是,在他的淤泥壤土土壤上,在过去的15年里一直使用覆盖作物,而Calmer没有。斯达克想看看他的长期免耕和覆盖作物田是否也有营养分层不合理的问题。

他要求雷诺兹农学部的马克·特斯特,在他农场田地隆起处采集一种较轻的有机物和一种更轻的红色土壤样本。样品以2英寸为单位进行分离和分析,从0到2英寸到8到10英寸。测查报告结果是,有差异,接近耕层顶部的水平往往更高,但差异远不如

Calmer农场土壤中那么大。0到2英寸的营养水平往往比6到8英寸高30%到50%,而不是像Calmer的情况那样高3到4倍。事实上,虽然磷的水平仍然很低,只有8到10英寸,但钾的读数在这个范围内回升,接近甚至高于0到2英寸和2到4英寸的读数。我相信我们的覆盖作物可能有助于分配养分。”斯达克说。如果翻耕一次确实增加了产量,我相信不仅仅是更好的营养分配。相反,斯塔基和其他农学家认为,通过耕作引入氧气而增加的矿化作用可能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养分,并在下一季获得更高的产量。然而,许多人怀疑这些效应不会持续很久。

同时,Calmer会寻找答案。他打算继续研究养分分层,寻找在垂直免耕土壤剖面中更好地分配养分的方法。他鼓励其他不耕作的人检查他们自己的土地是否也存在营养分层不均问题。为此,Calmer将发送一个带有顶部的土壤探测器,任何与他的公司联系的人都可以使用。

“我很想看看其他人发现了什么,以及他们是否有分层问题”他说“垂直测试要容易得多,在不同深度分离1英寸的片段,用探头测试,顶部打开,你可以很容易地测量。”

标签:农田   高标准   建设   英寸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