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大户李明瑞:“老把式”迷上了种田新技术(产粮大省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重点)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产粮大户李明瑞:“老把式”迷上了种田新技术(产粮大省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重点),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产粮大户李明瑞:“老把式”迷上了种田新技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产粮大省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重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产粮大户李明瑞:“老把式”迷上了种田新技术

2、产粮大省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重点

产粮大户李明瑞:“老把式”迷上了种田新技术

产粮大户李明瑞:“老把式”迷上了种田新技术

过联合收获凉晒与烘干,日前,莱州市沙河镇杲村李家村种粮大户李明瑞收获的90万斤小麦成功入库,等待择机销售

700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为1300斤,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李明瑞采取了一系列农业新技术,其中土地深松、宽幅播种、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帮了李明瑞的大忙,也起到了非常关键性作用。

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激活土地效益最大化

   过去,李明瑞约有80%的麦田采用常规畦田化种植,因具有浇水方便、接纳雨水、以水压碱等作用,一直延续多年不变。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地方存在的畦面过窄、畦垄过大等问题,畦田化栽培麦田中畦宽都在2—3米以下,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小麦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常规畦田化种植已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去年冬天,李明瑞松700多亩土地,全部采用了‘无畦埂增密种植’模式,该技术将麦田小畦变大畦、大垄变小垄或去垄化种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15%。别的不说,光土地就至少置换出30亩,这些地还能再种上粮食。”杨维松介绍说,“面积增加了,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化肥减施了,产量、质量提升了。”

“‘无畦埂增密种植’是指在规模化种植基础上大田不留畦埂、不留垄沟、窄行增密播种,配套采用节水喷灌、测土配方施肥,降低劳动强度和种植成本,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新技术。”据李明瑞介绍,为了突破传统小麦种植模式,解决小麦播种后需起埂小畦灌溉、种植成本较高的问题,从2019年秋播开始,他就进行“无畦埂增密种植”模式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小麦‘双宽’种植技术有效实现了减垄增地畦宽了畦背(垄)自然就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苗带宽了播种的小麦数量自然就增多籽粒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分蘖好避免了缺苗断垄和疙瘩苗的现象同时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小麦抗倒伏能力亩均可增产150斤左右。”莱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张鑫说,这种模式和地推广的小麦宽幅宽苗带施肥播种机、玉米清茬免耕施肥播种机相互配合实现了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机“深松深耕”作业激活土壤无限活力

“土地承包到户快30年了,这年土地才开始深翻、深松。以前承包这些地,由于没有大机器,一直靠家里那台陈旧的小四轮,无法完成深松、深翻,眼看着土壤板结,却无能为力。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有了这台深松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粮食丰收很有把握!”谈及机械化深松作业对粮食增收有什么促进作用时,李明瑞打开话匣就收不住。

实施机械化深松作业可打破多年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透气、蓄贮水能力,又能将作物残茬留在地面起到防止水蚀与风蚀的作用,可大大提高土地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过这三年的对比试验,在气候、种子、化肥、生长期相同的情况下,深松后土地明显。” 人称种地“老把式”的李明瑞如数家珍。

对土地进行深松,要比一般的费用高一大截,以前种地不赚钱,大家都不愿意多花钱对土地进行深松。现在种地不光有粮食直补,还有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税全免,费用比以前少多了,深松深耕作业政府也有补贴,所以种粮有赚头,大家也舍得投资搞农业了。这几年,政府推广免耕播种,人们普遍接受了这种耕模式,土地深松深耕不但对农作物秸秆还田有帮助,最重要的还能大大提高产量李明瑞说

近几年来,莱州市在重点补贴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的同时,优先补贴深松整地作业机具。另外,莱州还连续12年开展了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农机技术人员经常性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服务,做好深松作业机具的检修、保养和调试工作,确保深松整地技术与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深松整地作业在全市诸多种粮大户中深受推崇

“机收减损”技术激活粮食隐形生产能力

夏丰全年稳,夏歉全年紧小麦能否丰产又丰收,全面机收是基础,减损降耗是关键,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维松说,在小麦、玉米收获的关键时候,“机”不择“时”也会造成损失,收获过早,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容易落粒折穗,千粒重低,丰产不丰收。收割时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品种特性、面积大小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收割顺序,做到因地制宜、适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

麦收前,莱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对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烘干等相关技术的骨干培训,邀请烟台市有关专家讲解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开展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作物品种评价,发布评价结果。莱州市农机专家们也根据本地小麦、玉米适宜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最佳收获时间等农艺知识和收获机械安装调试、操作驾驶、维护保养、收获作业质量标准等农机化知识培训,莱州市200多名种粮大户与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为夏粮食机收减损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莱州市组织力量不断强化技术指导。莱州市农业农村局成立4个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分片包干,巡回指导。成立了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农机维修网点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等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深入一线,指导农民合理确定小麦、玉米适宜收获期和收获方式,指导机手根据作物品种、种植模式、含水量等相关指标,合理调整机械喂入量、清选风量、留茬高度,根据产量、成熟度等合理确定作业行走速度,合力抓好粮食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在今年的“三夏”小麦收获季节到来之前,莱州市农业农村部门还组织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企业维修服务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和组织,全面开展机具调试和检修保养,对现有的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和烘干机逐台登记全面检修、做好记录。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收获(烘干)机械使用说明书、维修指导手册,增加机收减损(降耗)内容,搞好“三包”服务。

据介绍,为实施国家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工程,今年以来,莱州市加快了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程,大力推广小麦玉米机收、土地机械深松,免耕播种,农作物秸秆还田,浅翻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单粒播种、机械化收获减损、粮食烘干等先进技术,大力搞好农机农艺的融合,小麦减垄增地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作业成本,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产粮大省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重点

产粮大省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成重点

2023年4月10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2023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文件共10部分45条,对河南省2023年“三农”工作的开展作了全面部署。

在农机装备方面,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支持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植保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研发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多功能高效联合收割机和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等适用的先进农机装备。

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壮大粮机制造产业,打造区域性粮食装备制造中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一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粮食设备周转仓。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农机装备深度融合,加快研制推广新型智慧农机。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

作为产粮大省,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开展吨粮田创建。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落实产粮大县奖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水稻托市收购等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持续发展小麦、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推动粮食订单生产、优质优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2023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对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改造提升280万亩。

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要求,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等粮食生产核心区集中连片建设4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健全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力争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400亿斤以上。

要求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在蔬菜大县建设一批工厂化育苗基地和生产示范园区,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蔬菜发展到410万亩。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

打造食用菌生产大县,推广现代新型棚室,培育一批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食用菌发展到180万吨。因地制宜推广光伏菌棚。积极发展设施渔业,推动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设施水产发展到7万吨。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发展林下种养。鼓励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此外,2023年河南省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以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为重点,加快推进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做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

大力发展油料产业,稳定油料种植面积,打造优势产业区(带),巩固提升油料产能。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积极引导芝麻种植。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加强油料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快油料新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

标签:农机   小麦   粮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