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专家"与专家同场讲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单产(农民“飞手”仰望蓝天白云的另一种人生)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民“土专家"与专家同场讲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单产(农民“飞手”仰望蓝天白云的另一种人生),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民“土专家"与专家同场讲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单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民“飞手”仰望蓝天白云的另一种人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民“土专家"与专家同场讲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单产

2、农民“飞手”仰望蓝天白云的另一种人生

农民“土专家"与专家同场讲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单产

农民“土专家"与专家同场讲授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单产

3月初,在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组织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暨梨树模式技术培训班上,举办了别具特色的技术交流培训活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吉林农大、农科院等国家队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专家,与来自东北实践第一线的农民保护性耕作"土专家",围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如何提高单产、多打粮,实现保黑土地与增加产量双赢,同台进行技术与实践交流报告,专家讲理论、传技术、教要点,"土专家"说实例、谈实践、唠实招,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来自东北四省区近百家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合作社、家场农场参加了培训,他们普遍感到这样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既掌握不少保护性耕作增产的技术理论知识,又明白了创高产的技术关键,又贴近实际,学的懂、用得上,这样的培训形式收获是满满的,学到了不少破难题、管用的招。

在培训交流报告中,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专家任图生教授,以理论研究数据为切入点,讲授报告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先锋人物、高级农技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德强农场主潘丙国,以他坚持1000多天微信群宣讲传播保护性耕作为实例,分享如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辽宁省昌图县昌图县黑土地保护项目办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张军,以保护性耕作玉米高产栽培理论技术为切入点,讲授报告创出保护性耕作吨粮田;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先锋人物、黑龙江省杜蒙县鸿财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姜洪财,以风沙干旱区保护性耕作融入滴灌技术,形成风沙干旱区秸秆覆盖密植滳灌高产技术模式,玉米亩产达900千克的高产效果,分享风沙干旱区提升经验。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李钢研究员,以秸秆覆盖条耕技术提升单产机理,讲授报告条技术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中实现"双赢"的重要作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先锋人物、高级农技师、吉林省榆树市晨辉机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臣,介绍他们坚持运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玉米产量连续几年"冒高"的实践体会。

交流培训中,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讲解以带地入社持续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县文忱农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姜文忱,交流了梨树模式升级版现代农业单元建设做法和成效;吉林省农安县亚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交流他们保护性耕作与施用农家肥结合应用,达到减肥、增产的效果;吉林省榆树市雪莹家庭农场姚雪莹,分享了应用保护性耕作走上致富路;辽宁省调兵山市吉利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佰权,介绍了小村坚持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农民“飞手”仰望蓝天白云的另一种人生

农民“飞手”仰望蓝天白云的另一种人生

说起无人机,大家都会觉得很酷炫,那作为一个无人机“飞手”听起来是不是更酷炫呢?其实不然,“飞手”的工作可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这一点农民“飞手”张海亮深有感触。

资料图

北方的春天来得晚,眼下的黑龙江,正进入春耕时节。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袁家屯,农民张海亮正手持着遥控器,屏气凝神地盯着远处的无人机,为春耕洒药工作进行试飞演练。在张海亮的掌控下,无人机的信号灯由黄变紫,缓缓升起,飞向远处。他眼神专注,直到飞机在眼前的空地上平稳落地,才徐徐地缓了口气。

张海亮是袁家屯土生土长的农民,“面朝黑土背朝天”近30年。去年春天,他偶然和无人机结缘,从此便“转了行”,挺直了腰板,日日仰望蓝天白云,活出了另一种人生。

“去年我同村的刘军发布了招聘信息,说是招无人机飞手,我们一个屯里七八十户,只有我一个人感兴趣、报了名。”张海亮说,刘军是六团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去年购买了两架无人机,专门用来喷洒农药,想在同村招聘两名无人机操作员,没想到大家都不愿意干。

回想起一年前的情形,张海亮感慨万千,“大家都不理解我,说这东西有风险,学起来也困难,白搭时间和精力。”就连新婚妻子也埋怨他,“搞这干啥?还不如老老实实回家种地。”

面对质疑,张海亮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到专业培训学校进行系统学习。两个月后,他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飞手”。

“一开始确实很紧张,总怕飞不稳,碰着树枝和电线,弄坏了机器,我就白天晚上地琢磨,遥控器的位置、飞行的路线,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我就尽可能小心留意,多多练习。”张海亮说。

“飞手”听起来时髦,实际上却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有时候去的地方远,凌晨两点就得起床,4点之前赶到地头,上午下午各喷一次,一站就是一整天,眼珠子都不敢乱动,到家都得晚上8点多了。”张海亮说。

“‘飞手’不是谁都能干的,需要眼神好,更需要细心和耐心。张海亮作为新手,却是零事故,从没出过差错,活儿交给他,我真放心。”刘军说。

提到无人机的好处,原本腼腆的张海亮打开了话匣子,“人工打药一小时最多打一亩地,无人机一天作业最多可达800亩,相当于三四十人的工作量,人工喷洒不均匀,药效不能完全发挥,无人机能把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稻苗背面,节省大量人力,提高作业效率。”

“这是现代农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更是让农民们过上好日子的致富路。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可无人机,我们今年又进了十多架无人机,招了15名学员。”刘军说,相比去年招聘时的窘境,今年的招聘十分顺利。看见张海亮他们赚了钱,村民们也都动了心,一些敢闯敢干的农民纷纷加入了“飞手”队伍。

每喷洒一亩地净赚一块钱,一天最多能喷洒800亩地。去年春耕季,张海亮每月的工资平均在9000元。“今年春耕已经接到十几单活了,月入过万是没问题了。” 张海亮喜滋滋地说。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以后还要不断学习新款无人机,干一行,咱就得爱一行。”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他操控的不仅是遥控器,更是未来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标签:保护   耕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