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授权量达1.5万件(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1.8万件)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授权量达1.5万件(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1.8万件),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授权量达1.5万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1.8万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授权量达1.5万件

2、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1.8万件

3、我国农业步入高成本阶段

4、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授权量达1.5万件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授权量达1.5万件

12月9日,从在山东寿光召开的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截至2020年10月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3.9万件,总授权量1.5万件。 

会议强调,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是农业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产权,要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提升种业监管治理能力。加快推动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建立知识产权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保护和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机制,强化品种审定登记事后监管,强化种业创新保护的正向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现打假护权全国联动、信用挂钩。压实地方监管主体责任,构建属地为主、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强化装备和经费保障,形成“行业管理+综合执法+行业协会”体系合力。加快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和重点作物DNA分子指纹数据库,规范品种命名,强化标准样品管理,强化支撑能力建设。 

会上发布了《2020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案例》《农业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范本》《植物新品种权复审申请指南》。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1.8万件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1.8万件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在日前举行的植物新品种国际研讨会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20周年座谈会上介绍, 农业部已连续发布10批保护名录,涉及的植物属、种达138种,特别是水稻、玉米、小麦推广面积前十位的品种几乎都是授权品种。国内种子企业投资育种的积极性高涨,平均年增长率在20%以上。

我国农业步入高成本阶段

我国农业步入高成本阶段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全面推进,我国农业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务农种粮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给未来的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一、我国农业正步入高成本阶段

  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启动了新一轮上涨行情。这种在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出现的价格持续上涨,意味着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已开始步入高成本时代。突出表现在:

  一是总成本明显增加。从国民经济核算宏观数据看,近10年来,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年均增长7.6%,近几年增长加快,2004-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2.7%。从农产品成本调查微观数据看,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平均每亩总成本(含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由2003年的377元上升到2007年的474元,年均增长5.9%。平均每头生猪规模化饲养成本2003年为598元,2007年达到1051元,年均增长15%。蔬菜亩均总成本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4.6%。预计今年粮食亩均总成本将达到575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20%左右。农户饲养一头生猪总成本达到1300多元,比2006年增长77%。

  二是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质和服务费用支出增长加快、份额提高;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及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土地流转现象增多,使得土地成本比重提高。2004-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物质和服务费用年均增长6.4%,占总成本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0%以上;近10年来,土地成本年均增长8.1%,所占的比重由10年前的9%上升到现在的17%;而劳动力成本则由10年前的4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32%。

  三是石化工业品投入明显加快。农业越来越依赖石油、机械、化学工业品的投入。2007年每亩粮食化肥支出91元,比2003年增加33元,年均增长12%,预计今年将达到126元,增长38%;化肥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到2007年的20%左右。农机作业费用也由2003年的24元上升到2007年55元,年均增长22.9%;农机作业费占总成本的比重也由6%上升到12%。“石油农业”正悄然而至。

  四是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效益明显下降。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加快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走势。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出售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8%,而平均每亩粮食生产净利润下降了16%。农业增加值率(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59%下降到57%。预计今年粮食亩均净利润约为135元,比去年下降20%,比2004年下降32%,甚至比1996年还低14%。

  二、农业生产高成本的原因及其影响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外部成本的拉动,也有农业内部成本的推动;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是高油价推动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生产资料是构成农业成本的主要部分。受国际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几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且持续攀升,成为拉升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力量。国际原油价格自1999年以来上涨了9倍,近一年就上涨了1倍,铁矿石价格自2003年以来也是连续6年大幅上涨,而我国50%的原油、90%的硫磺、70%的钾肥依靠进口。高油价向下游传导,必然导致农机、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2007年与2003年相比,全国农资价格总水平上涨36%,今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上涨20.7%,其中6月份上涨24.4%。据有关部门测算,仅农资价格上涨,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就比上年增加95元。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具有持续性。

  二是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程度加深。我国农业已步入以机械化、化学化为特征的“石油农业”时代,不仅大量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而且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看,2006年末全国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9.9%,比10年前提高17.8个百分点,机播面积占32.6%,提高16.4个百分点;机收面积占24.9%,提高12.9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长30%以上。2007年仅化肥、机械作业两项费用就占到粮食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占物化成本的60%以上。

  三是农业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工业化、城镇化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当种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几天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也就顺理成章。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显现,这不仅使劳动力变得更“贵”,也使承包耕地流转变得有“偿”。据农产品成本调查,近三年雇工工价上涨了61%,廉价劳动力优势开始下降;粮食流转地租金上涨了78%,经济作物承包地流转费用更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

  四是规模小导致农业成本高。农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就是说土地面积越大,成本越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9亩,劳均耕地面积只有5亩左右,劳均粮食产量只有1400多公斤。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必然导致单位面积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近几年农机作业成本之所以增长很快,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土地规模小,农业机械投入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富粮国家”农业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如美国劳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100倍,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200公顷,大农场达到1600公顷,劳均谷物产量近6万公斤,每亩小麦的机械作业加上燃料动力费用只有30元,而我国则高达60元左右。由于农村人口众多,我国农业小规模经营模式还将长期存在,高成本时代还很长。

  此外,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公共服务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高成本,对农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一方面,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和农业安全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如果没有大的政策举措和机制创新,粮食和农业生产萎缩的风险是存在的。另一方面,高成本也将倒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政策调整。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农业生产高成本的冲击。如欧盟一些成员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出现过农业萧条、食品供应不足问题。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日益加深以及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撑下,特别是在巨额农业补贴政策的保护下,这些国家的粮食和农业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这些国家也成为了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三、高成本状态下的粮食和农业政策取向

  我国农业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业发展正进入关键转折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式正经历剧烈转型。这要求我们必须顺应农业发展变化规律,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政策方面做出相应安排,加快构建促进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集约化。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健全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将土地经营权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各环节集中作业、连片经营,如现在麦作区展开的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机收、统一病虫害防治等等,形成实际上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也可以通过扶持培育规模大、有潜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二)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业技术。目前我国化肥亩均施用量已是美国的3.5倍,农业用水成本也很高,长此以往难以为继。据报道,“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化肥利用率与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约25%,每亩节本增效100元左右。要加大农业科研开发力度,启动实施转基因生物工程,推广良种良法,努力提高粮食和农作物单产水平。大范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技术;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的补贴政策,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促进耕地质量的改善。

  (三)大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水平。政府通过提供一般公共服务,可以改善农业生产贸易条件,减轻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应积极运用WTO倡导且不设限的“绿箱”政策,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民培训、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小额信贷以及农产品流通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农业的公共服务,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价格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据河南省调查,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可平均增产150-20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因此,在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同时,要调整结构、突出重点,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重点向粮食核心产区倾斜。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

  (五)大力增加粮食和农业补贴。对粮食和农业进行补贴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也是由农业的公益性、弱质性所决定的。尤其是在高成本时代,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的补贴力度,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内粮食市场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美国近几年的农业补贴年均达190亿美元,占WTO允许限额的99.5%。我国2007年农业总产值(按WTO口径计算,不包括渔业和林业)为42574亿元,“黄箱”政策的支持空间为7237亿元,而目前我国对粮食和农业的补贴只有1028亿元,“黄箱”政策的使用率仅为14%,尚有6000多亿元的支持空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国家财力增长情况,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比如开征粮食消费税,让消费者补贴生产者等,较大规模地对粮食和农业进行补贴。要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确保务农种粮农民的收益。

  (六)合理提升、逐步理顺粮食价格。价格是调节农产品供求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最重要的举措。高成本势必推动粮食价格在一个新的高点达到动态平衡。基层反映,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是主渠道,目前的最低收购价事实上成为一些地方的最高限价。粮价偏低,农民种粮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为此,应根据成本上涨情况,适当提升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使农民得到合理的利润。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运用粮食进出口调节手段,让农民分享到粮食涨价的利益。同时,增加对低收入困难群众的补贴,保障他们的生活不因粮价提升而受到大的影响。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

  “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蓄,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农业转型基础更加坚实,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产品供给愈加充裕,农民发展规模经营主动性不断增强,创新驱动更加有力,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通了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粮棉油等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稳定支持2600余名农业专家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培训、政策咨询和应急服务等,已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搭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平台载体。80多个联盟基本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格局,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全国布局建设了南京、太谷、成都、广州4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目前200多家企业、200多个科研团队、20多支基金入驻4个中心,“农业硅谷”初具雏形。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农业科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撑引领产业发展。聚焦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等制约瓶颈,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大豆高产优质品种、牛奶品质与质量安全、草地贪夜蛾防治、非洲猪瘟防控、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引领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研发了932个新品种、4046项新技术、633项新工艺、110项新产品新装备,奠定了产业变革的科技基础。引领产业优质化,促进水稻优质化率超过37%,小麦优质化率达到33%。引领产业轻简化,水稻机械直播、玉米籽粒机收、油菜全程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引导科技成果向主产区集成,推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生产方式重大转变。

  农机为现代农业装上强劲马达

  “播种有播种机,喷药用无人机,浇水有智能灌溉机,收割有收割机,运到仓库还有烘干机,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运国家庭农场负责人曹运国谈起种田,用“真省心”来形容。如今,走进大部分农村,传统的“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已极为罕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马力强劲、色彩鲜艳的农业机械。据统计,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为粮食连续丰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国农机总动力10.3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达到2亿台(套),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装备支撑基础。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958亿元,扶持910万农户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061万台(套),农机化全方位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向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拓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基本形成。

  绿色兴农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头连着万头养猪场,一头连着千亩柑橘园,通过建设沼气池就地消化猪粪肥并用于浇灌柑橘苗,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金龙村实现养猪种果双丰收,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也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也更“绿”了,用科技手段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或是用来发电、生产沼气,已经是规模化养殖户和企业的通行办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在化肥、农药使用方面,通过减量替代,推广测土配方技术,2016年全国化肥使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长;通过减量控害,加强绿色防控,全国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

  在节约高效用水方面,西北、华北等地区推广耐旱品种和节水保墒技术,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渡区等重点地区加快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

  “十三五”期间,我国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升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正阔步走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

标签:农业   成本   粮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