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机收在黄淮海地区加速普及(玉米籽粒机收,烘干跟不上也白搭)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玉米籽粒机收在黄淮海地区加速普及(玉米籽粒机收,烘干跟不上也白搭),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籽粒机收在黄淮海地区加速普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籽粒机收,烘干跟不上也白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玉米籽粒机收在黄淮海地区加速普及

2、玉米籽粒机收,烘干跟不上也白搭

3、玉米籽粒机正在加速向南方扩展

4、玉米籽粒直收品种率先破题

玉米籽粒机收在黄淮海地区加速普及

玉米籽粒机收在黄淮海地区加速普及

  ?金秋时节,玉米迎来收获。在河南漯河舞阳县16万亩高标准粮田项目区里,适宜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正在接受现场检阅。10台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田间,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颗粒饱满的玉米籽粒落入车斗。这是近日举行的2020年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暨玉米密植高产技术示范现场会的一幕。现场会对10种不同机型、不同品种密植种植的玉米进行了籽粒低破碎机收技术现场演示、实收测产和配套粮食烘干作业情况观摩,直观展示了各种品牌、型号玉米籽粒收获机具的性能、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对比确定玉米籽粒低破碎率收获最佳时间,探索改进收获机具,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河南属于我国三大优势玉米产区的黄淮海玉米区,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四位,总产量2000万吨以上,是河南第一大秋粮作物。黄淮海地区由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夏玉米生产季光热资源紧张,是世界玉米机械粒收难度最大的区域。目前,黄淮海地区小麦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而玉米仍以人工或机械收穗为主,收获后运输、晾晒、脱粒等环节费工费时,生产成本因劳动力价格上涨不断升高,而且玉米收获后由于用工紧张或阴天下雨晾晒不及时,极易发生霉变。玉米籽粒机收是制约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也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一问题,对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意义重大。

中国农科院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李少昆介绍说,自2010年以来,团队就根据我国玉米产业发展需求,探索了种、收、储全产业链的机械粒收技术推广应用新模式,并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应用推广,实现了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创新突破。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主要是集成配套选用籽粒脱水快的品种、高产抗倒伏栽培技术和低破损收获机械三大关键技术,解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制约瓶颈,从而满足生产减损、提高效率、节约用工的需求。

舞阳县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200多亩玉米,从2016年开始采用了高产密植玉米籽粒机收的方式,效益显著提高。合作社理事长闫跃东介绍说,一是采用玉米籽粒机收,解决了场地不够用和储存难的问题,减少了损失,增加了收益。用籽粒机收取代果穗机收,可以挽回粮食损失率3%左右;二是采用玉米籽粒机收,减少了脱粒费用,节省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采用玉米籽粒机收,可以提高粮食品质。采用籽粒机收方式能省工省时,能减少粮食损失,能提高玉米品质,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越来越深受当地广大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的欢迎。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说,2019年河南省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直接收获籽粒面积近70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的12%以上,领先于黄淮海玉米区其他省份。近年来,得益于持续开展的玉米籽粒机收试验研究,河南玉米籽粒机收面积的逐年扩大,特别是漯河市玉米粒收面积由2019年的19%,迅速上升到今年的55%,全市玉米粒收技术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

李少昆说,籽粒机收是玉米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方向引领,是实现玉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将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收技术列为全国农业10大引领性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加快优质耐密、抗倒性强、降水较快、适合籽粒直收和表现优秀的玉米品种推广应用,加快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的作业机械应用,大力推动全国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和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粒收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让更多群众受益。

玉米籽粒机收,烘干跟不上也白搭

玉米籽粒机收,烘干跟不上也白搭

资料图

金秋十月,丰收之际,硕果飘香,稻谷满仓。在“十一黄金周”出行的游客们对于乡间道路乃至省道、国道上晾晒的片片玉米籽粒一定不陌生。金秋时节,“满地尽是黄金粮”,路边的美景未必因此“增色”多少,而因此造成的交通拥堵可想而知。在柏油马路上晾晒的玉米籽粒是否会受到沥青的污染暂且不论,这种“占路晒粮”的烘干方式与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确实格格不入。

2014年,玉米的机械粒收刚刚兴起,在短短两年时间,从华北“火”到了东北,大大小小各类种企都在聚焦“什么样的玉米品种可以进行机械粒收”。

如今,随着四大作物良种攻关取得新进展,一批综合性状良好、抗倒伏能力强、收获时水分含量在25%~28%的玉米品种已经筛选出来,并有望在明年通过审定。我国的玉米产业,已经从“掰棒子”向“机收粒”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收获之后呢?过去农民“掰棒子”后,还可以“起垛上楼”,虽然“狗刨鸡蹬霉变”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存储却不是大问题,即便来年再卖粮也是可行的。

一位种企老总在谈到黄淮海地区机械粒收玉米发展状况时感慨道,目前,除了品种自身的优劣外,还有一个制约农民种植“机收粒”玉米的因素,就是配套烘干设备很难满足需求。黄淮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人均耕地少很多,土地集约化、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并不高,每年两季的种植习惯使玉米的收获期格外紧张。

籽粒收获之后,直接烘干入库本应是最理想的模式,美国的很多现代化农场也是如此,但黄淮海的很多种粮大户权威发布与合作社却因自身体量不足等原因难以自建烘干设备,只能用“土办法”晾晒。

农作物品种不是选育出来就“完事了”。在不断加强育种研发和品种选育的同时,配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同样不能落后,“木桶效应”在农业中表现的格外明显。就玉米产业而言,烘干设备的配套推广和普及,只是整个产业链条的一个小环节,粒粒黄金粮却因为这小小的一环而“洒落”道路,确实不应该。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逐年上涨,而国际粮价却在下降,“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农民丰收不增收的情况并不罕见。粮食不是种出来就“完事了”,“产供需”各个环节都衔接得当,产业的“任督二脉”才能顺畅。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烘干、运输、仓储等环节保障粮食销售、消化的顺畅进行,而需求环节对整个产业的拉动作用更是产业发展升级的巨大动力源泉。

玉米籽粒机正在加速向南方扩展

玉米籽粒机正在加速向南方扩展

资料图

任何一个产品的兴起都是从有条件消费它的区域开始,自走式玉米机(果穗收获机)正从黑龙江兴起,一路南下杀到了中原区域。

近几年,玉米收获机的热点市场逐渐从东北切换到黄淮海,各大厂家以三行机为中心逐鹿中原,且有全面加速向南扩张之势。但是,玉米籽粒直收的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同样具有从东北杀向中原以及南方的凶猛势头。目前,各大玉米机生产厂商紧跟市场需求,纷纷亮剑玉米籽粒直收领域,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鏖战东北

作为玉米籽粒直收的传统市场,东北地区无疑是根正苗红。目前的主销品牌是以迪尔S6 60、凯斯140系列、爱科和克拉斯等品牌为代表的大型机;以及迪尔中小型机的C230(原3518)、C110(原3316)和W80(原1048)等老产品,还有R230等新产品。

最能代表东北籽粒直收市场需求旺盛的现象是,部分优秀的机手(职业机手、服务性组织)直接购买1075等二手机,通过鹤岗或者绥滨等工厂的轴流部件,改为轴流结构,挂接玉米割台作业。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垦地区的玉米籽粒直收是已经视为历史传统,像上面谈到的老机手改制1075等机型收取玉米籽粒的基本属于农垦之外的区域,即籽粒直收需求正从农垦向外和向南延伸——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随着向南的扩张,市场需求和购买意愿逐步减弱。

当然,玉米籽粒直收的市场需求是刚性的、旺盛的和趋向性的,这点没有问题。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农垦经营微观组织的快速发展,原本农场自购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充分发挥其经济性能,向垦区外出售服务(干活赚钱),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和占有了垦区之外的玉米籽粒直收的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固化了用户对玉米籽粒直收机型的使用习惯和品质要求——大喂入量和高可靠性,先入为主。

国内企业如雷沃、中联、东风、迪马、勇猛、常发佳联、时风、润源和中农博远等公司也都跟风亮剑,推出了玉米籽粒直收机型,像山东亚丰农业机械装备等新公司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市场可谓热闹非凡。

可以说,东北除农垦之外区域,玉米籽粒直收市场的第一次全面战争已经打响。

培育中原

在农机行业,黄淮海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单就小麦和玉米收获机械来看,近年来黄淮海市场的4万台小麦机销量、5万台玉米机销量占据了全国销量中小麦机的8 0%左右,玉米机的70%左右;尤其玉米机市场,整个黄淮海市场的增量占据了整体市场增量的85%左右,后续可能还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对于农机企业来说,扼黄淮海者得天下。

近年来,黄淮海区域的玉米籽粒直收需求,正在快速上升,这得益于玉米早熟品种、烘干设备的快速推广,以及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的推进。再者,随着小麦机跨区机收的快速下降,购机者对于小麦机的投资回报率有新的商业模式要求。

那么,玉米割台加横轴流小麦机就成为黄淮海区域玉米籽粒直收的初级阶段的主流配置。然而,2014年武汉全国农机展亮相的久保田PRO100产品,以单轴流结构革故鼎新,表面上看是小麦机产品,实际上剑指玉米的籽粒收获,艳惊四座。目前跟进的国内企业有雷沃、沃得和哈克等公司,其中中联、中收的产品外形结构相对较大。

笔者认为,在黄淮海区域采取传统小麦机加玉米割台是打补丁的常识问题,而着力研发单纵轴流机型,兼收小麦和玉米是颠覆性创新之道的见识问题。

我们来看,这种创新具备的优势:第一,区域的籽粒直收属于新生需求,还未有成熟的作业体系。

第二,各企业起跑线基本一致,没有成熟者和领先者,且黄淮海区域是国内传统小麦机的主力市场,终端用户对国内农机认知度普遍较高,各品牌的服务保障能力较好,未输给外资品牌。

第三,像迪尔和凯斯等大公司没有以黄淮海区域为定向的产品,暂时无火力压制。第四,籽粒直收需求正在形成,有时间可以干中学和学中改。干中学是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是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的要内容。技术之所以被视为内生变量,是因为技术变动最重要的一个源泉,是从观察实践中学会的,而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

当然,还有一个假想的劣势,黄淮海区域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正在加快,是否存在:机型定型后,反而不能满足快速上升的种植规模需求的问题;一段时间之后,土地规模恰恰满足了中等机型的产品的作业需求,反而凯斯4 0 8 8机型占据主流的现象。当然,这个趋势可能没有上面想象的如此迅速,聊备参考。

应当说,单纵轴流小型轮式机作为颠覆性创新,是可以在黄淮海区域正面抢跑迪尔、凯斯等大公司的一着好棋。

推及南方

近几年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化推进,湖南和湖北等地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机收需求快速上升。另外,粮食烘干设备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上合力促使玉米籽粒直收成为当地农民的首要选择,这也符合此地区多年收获水稻的作业习惯。

目前,在履带式水稻机改制、试制为玉米籽粒直收机的问题上,多数产品是纵轴流产品。而且,这类改进也分为两种,第一,在原来的拨禾轮割台上加装系列部件,例如分禾器等,使之能够分行和摘棒,优点是可以不对行收获,满足不规范的玉米种植模式(尤其南方),缺点是喂入的杂物较多,脱分功率消耗较大,含杂率较高。

第二,换装玉米机割台,先摘棒再喂入,基本类似水稻的“半喂入”方式,优点是脱分功率消耗一般,清选较为彻底,缺点是受到玉米割台对行限制难以满足复杂无序的玉米种植模式。

不得不说,一般水稻机厂家缺少玉米收获(无论果穗还是籽粒)的领域知识和专业能力,这种颠覆性创新把玩一下绝无不可,但要批量生产,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可靠性试验。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精益化、小型化、液压应用和履带式行走等方面是这类企业的一般优势。呼吁农机行业广大战略研究者,关注南方的“单轴流+玉米割台”产品。因为这种单品恰似目前技术和市场均衡天平上的蚂蚁,尽管在农机行业的整体战略中重量不大,但这是真正的战略棋子,“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2015年,在履带式水稻机改制为玉米籽粒机大潮的先驱者中,河北吴桥的家家乐割台可谓拔得头筹,已经完成履带机(久保田、沃得和星光等品牌)加玉米割台在湖南、湖北以及安徽的作业试验。

玉米背后是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兹事体大,非同小可。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我们与其称之为顺势应时,不如强字之曰“迎向转型”:玉米籽粒直收是正在快速上升的市场需求,呼吁行业加快研究,鏖战东北,培育中原,扩及南方,积极把握市场嬗变机遇,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玉米籽粒直收品种率先破题

玉米籽粒直收品种率先破题

杨凌科学家团队自主选育的“陕单636”“陕单620”“陕单650”三个玉米新品种,有效解决了玉米籽粒直收难题,将带动我国玉米生产迈上新台阶。

资料图

“现在用收割机收割玉米,直接出来的就是玉米粒,这高科技真是帮咱农民省了大麻烦。”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青村村民张忠财说:“过去收割机收割后都是玉米穗,运回家还要晾晒脱粒后才能卖。”张忠财算了一笔账,机器直收一亩玉米籽粒的价钱和穗收差不多,产量和普通品种相当,但节省的劳力却不止两三个。他说,高科技给农民办了好事,明年春节后就去找西农大专家要种子,自己家的7亩地都要用上机收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主选育的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再加上国产的收割机,让陕西玉米籽粒直收实现国产化,将带动我国玉米生产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总设计师、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明如此评价说。

据专家介绍,籽粒直收是继机械摘穗之后玉米生产的一场革命,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全部实现了籽粒直收。在我国,玉米籽粒直收的研究起步于2007年左右。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始引进国外的玉米机收品种和收割机,但“洋科技”在中国不仅水土不服,还容易被“卡脖子”。

陕西省春玉米商业化育种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带领的团队走在了我国玉米籽粒直收研究国家队的前列。去年到今年的两年时间,团队选育的“陕单636”“陕单620”“陕单650”三个玉米新品种通过了陕西省审定,这些品种耐密植、抗倒伏、成熟早、含水率低、破损率低,有效解决了玉米籽粒直收难题。不仅如此,他们还结合不同生态区实际,集成了从精量播种到缓控释肥、膜侧种植、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将良种与良法“打包”在全省3个生态区10个基地示范应用。

玉米是陕西第一大作物,近两年,籽粒直收玉米种植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薛吉全表示,团队将进一步通过品种、配套技术和推广模式创新,提高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生产潜力,探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广模式,争取在10年内使陕西玉米普遍实现籽粒直收。

(来源:山西农民报)

标签:玉米   淮海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