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 总产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以上)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 总产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以上),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 总产创历史新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以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 总产创历史新高

2、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以上

3、202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

4、2020年养殖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粤举办

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 总产创历史新高

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 总产创历史新高

当前,秋冬种基本结束,实现应播尽播、一播全苗。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

农业农村部门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各地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获得了更多财产性收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步伐也在加快。

隆冬时节,寒意渐浓,广袤乡村仍旧生机勃勃。黄淮海的冬小麦正分蘖生长,西南地区的油菜已现蕾抽薹,东北黑土地正在越冬,各地大棚里的瓜菜一片绿意。经历疫情汛情虫情多重考验,2020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四季歌”再奏新曲。

新希望播种在沃野,新动能孕育在田间。2020年,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农业结构调优调新。一度跌入低谷的生猪产能恢复至常年的九成。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势头,增速持续跑赢城镇居民。巩固农业、稳住农村,就做活了经济社会发展大棋局的“眼”。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乡村产业不断优化

“我们引进推广优质稻品种——野香优莉丝,亩产比其他优质稻品种高出100斤至200斤,产量稳、米质好且价格高。”盘点一年的收成,江西省新余市雪平种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黄雪平说,2020年合作社种植野香优莉丝3000余亩,并与所在的渝水区种粮大户们签订了2.6万余亩该品种的专属订单合同。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秋冬种作物长势较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2020年全国粮食增产113亿斤,总产创历史新高。当前,秋冬种基本结束,实现应播尽播、一播全苗。据农业农村部遥感应用中心监测,全国冬小麦主产区耕地土壤墒情良好,冬小麦长势较好,苗情好于2019年或与2019年持平的比例达到88.6%。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1%。”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说,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过去的小麦主要适合做馒头和面条,现在适合做面包、糕点的强筋、弱筋专用小麦占比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达到35.8%。优质稻谷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连续5年增加,粮改饲面积超过1500万亩,粮经饲三元结构初步构建。

纵向延伸,横向嫁接,乡村产业接二连三。广西田东县大力发展“旅游+现代农业”模式,推出生态观光游、民宿体验游、水果采摘游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建成农旅融合项目53个,形成了芒果产业观光休闲、十里莲塘垂钓基地等带动力强的品牌项目。47个贫困村依托项目发展乡村游、农家乐等,年安排贫困人口直接就业1200人,人均增收1500元。

当农业与加工、文旅、电商、康养等产业相遇,就形成了“农业+”态势,由此催生体验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显示出产业的魅力。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农产品加工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预计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3.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5万亿元。同时,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回暖,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

农村改革蹄疾步稳

经营体系巩固完善

小生产走向大合作。农业农村部门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4.1万家,辐射带动近一半的农户。数量增加的同时,业务范围拓宽,覆盖农林牧渔各业,1.3万家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00多家从事乡土特色产业;产业链条延伸,从种养业向产前和产后各环节拓展,超半数的农民合作社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26.8万家创办加工、流通和销售实体,4万家发展起农村电子商务。

小农户走向大农业。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托管专项资金达45亿元,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90万个,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轨道。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生产托管效益明显。有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试点地区粮食全程托管亩均增产10%至20%,农户亩均节本增收150元至300元。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服务组织普遍采用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绿色技术,实现了减肥减药10%至25%。

经营主体在变,经营制度也在变。承包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出台,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初步建立。不久前,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土地收益取之于农也将用之于农。可以说,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土地能生金,资产更如此。截至目前,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6亿多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多数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成员。农民们反映,过去的“一锅粥”变成了现在的一本账,“终于知道村里有多少钱、多少地、多少房子了”。目前,全国共有43.8万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计划到2022年在全国扶持10万个左右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各地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群众获得了更多财产性收入。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从东北的雪路柴扉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川滇的竹楼木屋到陕北的窑洞暖炕,无不凝结着人们对乡村的美好记忆。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保护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家园,才能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2020年年底,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众多农村扭转了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基本实现干净整洁。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近三年来累计新改造农村户厕超过350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的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活跃乡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全国新认定27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扩大了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覆盖面。以“耕读传家兴文化,脱贫攻坚小康年”为主题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持续升温,带动190多万农民群众参与数字化阅读,约1.6亿人次参与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引领了乡村阅读新风尚。2.8万多幅农民摄影作品记录了小康路上农业农村的时代新貌,受到社会关注。

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步伐也在加快。有关部门支持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超过600万吨,农产品产区贮藏保鲜和产后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择期错季销售能力增强。随着村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正得到解决,使得数字乡村时代加快到来。“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借助移动互联网,农民的烦心事加速解决,农村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

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以上

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以上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印发实施,对全国及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进行调整,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

据了解,这次调整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调整之后,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46亿亩以上,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071.93万公顷,也就是61079万亩之内。

《调整方案》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都予以保护。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保持现有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各地要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对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将城市周边、道路沿线和平原坝区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调整方案》明确,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在对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时,各地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集聚;坚持保护优先,建设用地安排要避让优质耕地、河道滩地、优质林地,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严格控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大中小城市用地;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促进农民住宅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保障水利、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脱贫攻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用地。

按照要求,各省(区、市)要自上而下完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同步更新规划数据库,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

202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

202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指导各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田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338.5万亩,占年度8000万亩任务量的54.2%,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

据介绍,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农业农村部加强统筹谋划、提前部署推进、加强调度会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资金保障上,农业农村部积极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加快落实农田建设2020年中央补助资金。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两个渠道已全部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比上年增加7.8亿元。同时督促各地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积极指导地方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一些地方大力探索金融信贷、业主自筹自建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项目投资渠道。

在激励措施上,农业农村部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今年第二次对各省(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完成任务好的省份予以奖励,对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的省份进行通报。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等5省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每省获得激励资金2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调动了各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

在监测监管上,农业农村部加快建设完善全国农田建设监测监管平台,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在线填报工作,明确要求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项目数据核实和汇总工作,严把项目质量关,按时完成数据填报,实行全程动态监测监管。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和督促各地对标年度农田建设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年度建设硬任务,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2020年养殖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粤举办

2020年养殖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粤举办

为促进行业交流、集聚发展智慧,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和恢复生猪生产,7月29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广东省云浮市举办2020年养殖机械化技术研讨会。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总工程师仪坤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牛宝俊,云浮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天生,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推广处副处长刘晶与来自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全国各省及计划单列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农机鉴定与推广机构、知名畜牧企业在内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仪坤秀在会上做了主题讲话。她指出,在农机化系统的努力下,养殖机械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养殖机械的保有量稳定增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19年畜禽养殖机械保有量达到791万台(套),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畜牧养殖机械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的资金近2亿元,新增各类机械近8万台(套);

二是规模养殖机械化率不断提升,据中国农机化协会畜牧分会分析测算,奶牛养殖机械化水平总体超过60%,规模养猪的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45%以上,规模养鸡场总体机械化水平超过40%;三是养殖机械化试验鉴定与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畜牧养殖机械推广鉴定大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畜牧养殖机械试验鉴定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下一阶段如何高质高效推进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仪坤秀指出,一是要立足主要畜种规模养殖与关键环节,加快提升养殖机械化总体水平,包括立足主要畜禽品种规模养殖、聚焦重点生产环节、突出养殖工艺与装备配套的融合等方面;二是要树立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理念,推动畜禽养殖机械化科学发展;三是要科学统筹鉴定与推广业务主体职能,推进养殖机械化工作有序开展;四是要加快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应用,促进养殖机械发展转型升级;五是要加快水产养殖绿色高效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应用推广。

刘晶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畜牧机械化的发展,为更好地完成国发42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19〔6〕号)文件的任务要求,今年围绕畜牧和养殖机械化,农机化司牵头开展了适用机具的遴选推荐等一系列工作,并将畜牧和养殖机械化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他指出,推进养殖机械化及养殖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惠及广大养殖户;二是推动科技研发进程,敦促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加快科研步伐;三是调整购机补贴机具品目,为养殖业全程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他希望行业各方能够群策群力,高质高效完成国发42号文件(2018)提出的目标任务。

本次会议上,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甘肃五省农机试验鉴定与技术推广机构负责人就本省养殖机械化发展情况及主要做法做了典型交流发言,相关代表围绕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鉴定推广工作进行了研讨,广东南牧机械设备、筠诚和瑞、广兴牧业设备、华南畜牧设备、佛山任氏、原之生农业等企业介绍了他们的技术研发情况。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温氏股份及其旗下南牧机械、筠诚和瑞等畜牧领域的领先企业。

从这些企业的发展情况看,畜牧饲草料生产、饲喂、环境控制、畜禽粪污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技术日臻成熟,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性越发明显。下一步,农机化系统将继续 “强科技、补短板、推全程”,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进畜牧业和渔业养殖领域高质量发展。

标签:农村   农业   建设   全国   养殖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