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受涝后要迅速采取的应对补救措施(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结合,相得益彰,产量更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受涝后要迅速采取的应对补救措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结合,相得益彰,产量更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2、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结合,相得益彰,产量更高
3、玉米大豆复种机具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加持,用户增收,值得关注!
玉米受涝后要迅速采取的应对补救措施 ♂
玉米受涝后要迅速采取的应对补救措施
今年6月以来,吉林省、辽宁省等多地不同程度出现同期少有的频繁连续降雨,有的区域降雨量超去年同期二倍以上,部分地块田间持水量严重饱和,个别地块渍涝,使玉米根部处于厌氧状况,严重影响植株叶片生长,有的病虫害呈多生趋势。
同时,据天气预报,7月份仍还有连续降雨过程。为此,排涝如火,万分紧急,不能等待,必须进一步加大机械强排水力度,及时跟进搞好田间管理,保田块恢复、促作物生长、争取好收成。为此,必须要因地制宜,持续抓紧采取五点应对办法。
一是深入查排田间受涝受灾情况。对低洼易涝地、丘陵坡耕地等进一步排查,跟踪玉米地块积水和受淹情况,分析严重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排水降水措施和时间顺序,并抓紧采取行动。
二是继续加大田间机械强排水速度和力度。必须争分夺秒,采用“排、抽、渗"等办法结合,综合施策,防止根系窒息死亡。一是对能自流引出排水的地块,继续开沟破垄,抓紧引流排水和机械抽水结合;二是对无法引排垄里水的,集中机械水泵力量,实行强制抽水降水;三是对个别地块无法排水的中高产田块,为保玉米,需在田里开挖渗水沟,田间每二十米左右,开出一条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渗水沟,让田面地表积水向沟里引流排渗降水,同时机械从渗水沟向外抽水,解决植物根系水中长时间浸泡问题。
三、要抓紧铲地和机械中耕松土。为避免土壤板结,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以及玉米的正常生长,同时一起到除防杂草的作用,对积水排出去的地块,家有人工的要及时进行划锄,即铲地;同时如果玉米高度还在一米上下,农机可以进地作业,要进行机械中耕松土及深松。
四、要对田间管理更加重视。玉米、大豆遭受涝灾后,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作业,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系尽早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根据受灾程度,还可增施速效氮肥,以加速植株生长。对于发生涝灾的玉米田,土壤中的大量养分会随水流失,而且雨水过多对玉米、大豆的根系也有损伤,导致玉米丶大豆吸肥能力下降。为此,要及时进行根外追肥,以叶面肥为主,使用如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可以配合一些调节剂使用,增加玉米抗性;待玉米恢复正常生长之后,再进行根部的追肥。有的玉米田还适当施用微量元素。
五、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受水浸泡后的玉米、大豆田,往往由于田间湿度大,植株抗病性下降,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最为常见的就是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等病害。今年由于低温影响,部分地区玉米苗长势弱,导致抗病虫害能力差,粘虫、玉米螟导致的虫害也可能比往年要严重。病虫草害和土地灾情成正相关关系。在淹灾后,玉米病虫害有加重可能,必须要早查田、早发现、早预防,对症下药,防控住病虫害,用植保无人机或高架自走植保机喷施做好相关药剂的喷施。
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结合,相得益彰,产量更高 ♂
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结合,相得益彰,产量更高追求玉米高产一直是种植者一个永恒的目标。
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是长春市公主岭市以农民赵中辉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创立发明的以创高产为目标的栽培技术体系。这些年他们一直坚持不懈地以市场的力量,在民间推广这项玉米新的增产高产栽培技术。从应用效果看,有的农民应用后大幅度增产,反响很好;也有采用的农户认为效果不明显,有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减产,有不同声音,包括疑虑、担心和质疑。
面对这一情况,"品字形"技术研发推广团队,始终不动摇、不气绥,在吉林省现代农业企业协会这一公益性社团组织的关注鼓励下,近两年他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和验证这项玉米高产新技术,与北京德邦大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适应"品字形"种植技术配套的先进高性能免耕播种机,把“品字形”栽培模式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应用,部分区域融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吉林省梨树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吉林大学农学基地、长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等多地设立示范田,引进集成高质量的化肥品种,由口传式技术传播指导,到制定出省级备案的 《 玉米“品字形”种植免耕施肥播种机》《玉米“品字形”种植技术规范》和《玉米“品字形”种植免耕施肥播种作业质量规范》企业系列标准,使技术推广应用走向规范化,同专家、农技人员一道编写出《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实用技术推广操作指南》,一系列扎实深入工作,使"品字形”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通过在东北多点布局,展开的大面积规模化的示范推广,总体上正在凸显出三方面优势。
一是凸显出很强的抗玉米倒伏优势。
2020年9月,在东北遭遇三场台风袭击下,在相邻常规玉米种植方式出现大面积倒伏,玉米植株几乎全部趴地下,而玉米“品字形"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基本没有出现倒伏的,其地块场景巨大的反差使人震惊,人们看后,人人信服。这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风灾,使“品字形”抗倒伏的优势,在极为特殊的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检验验证,交出令人满意信服的答卷。
常规起垄种植,在遇到雨水长时间浸泡后,土壤会处于稀松“很囊”的状态,在六级以上风力的狂吹下,必须会大面积倒伏;而“品字形”技术模式其栽培特点,不仅在四株之间形成面积很宽的良好通气道,同时,四株株距很密,底部根系相互交连,盘根错节,形成“抱团”牵连式根系结构,免耕播种方式在暴风雨浸泡下播种带土壤依然比较紧实,抗风能力依然比较强。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使“品字形”技术模式,在面对玉米栽培中倒伏这一影响产量最为突出的胁迫问题方面,其尽显其抗拒风力持续时间长、抗倒伏能力强、抗倒伏优势突出,也基本破解了玉米种植中易倒伏这一共性的的胁迫问题。
二是彰显出大幅度增产的优势。
玉米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这三个因素构成。三个因素互相影响,只有确定合理的平衡点,才能获得高产。玉米增产的主要趋势是发挥群体优势,株数量的增加,而群体产量是由个体组成的。在单位面积上,穗数与穗重(由穗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影响)之间存在着矛盾。当种植较稀时,穗重提高但收获穗数减少;当穗重的增加不能弥补收获穗数减少而引起的减产时,产量就要降低。但是种植密度过高,个体间竞争养分作用强烈,个体生长不良,穗小粒少,空秆增多,由于穗数的增加所引起的增产作用小于由于穗少粒少造成的减产作用,产量同样降低。
“品字形”种植技术模式,立足现有玉米品种,充分利用阳光、水分、空气、热量和养分,协调玉米种植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合理增密,在群体数量增加的前提下,能够保证个体的生长发育,达到穗多、穗大、粒重,使这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达到最大值,从而提高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
“品字形”模式,一般每亩至少比常规模式平均增加株数500以上,同时栽培方式的特殊性、与保护性耕作结合、使用免耕播种机精量精密精准播种、抗倒伏等多重技术优势融合一体,降低胁迫因素,从而创造出明显高于常种植方式的玉米产量。
2020年,在东北遭遇三场台风袭击下,“品字形”在基本没有发生倒伏的情况下,每公顷产量比常规对比田倒伏的至少高出20%以上,并且公顷要节省收获费用3000~5000元,增收效果也是明显的。
2021年,在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梨树县、通榆县和黑龙江省杜蒙县、辽宁省西丰县等地,"品字形"种植方式,都取得了大幅度超越常规种植方式的产量,用户普遍比较认可和满意。
10月27日参加了由吉林大学、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吉林省现代农业企业协会、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等专家和用户,在长春市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对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进行的实地测产,在折合14个水的含水量下,公顷产量平均为27250斤,亩产为1816斤。吉林省2021年玉米平均产量还没有最终数据,同2020年全省13871斤的平均产量相比,高出近一倍;同历史单产最高年份相比,增产幅度也达70%。
三是体现出既增产又保护黑土地的双赢优势。
玉米“品字形”种植模式,其基本种植方式,就是基于宽窄行,正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宽窄行的核心模式相吻合。近几年在东北四省区推广采用玉米“品字形”种植方式的,大部分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应用,优势互补,相得盖彰。秸秆覆盖提高了保墒性和水的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使用德邦大为高性能免耕播种机不动土保墒直接免耕播种,改善“品字形”水肥胁迫性问题,利于四株玉米小苗一个生日出苗。产量的提升,使农民更易接受和愿意采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带动扩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
当然,不是说推广应用玉米“品字形”种植方式,一用就最灵,就保能获得增产、创出高产;在具体运用实践中,必须要坚持精准实施、因地制宜、技术集成、机具配套,规范操作,克服短板,努力形成一个很好的种植和管理生态系统,才能确保技术优势的最大化,创造高玉米高产。
玉米大豆复种机具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加持,用户增收,值得关注! ♂
玉米大豆复种机具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加持,用户增收,值得关注!近日,《经济半小时》出品了这样一期节目,题为“一举两得:玉米地里种大豆”。节目向大家介绍了在四川一些地方,农民会采取小麦/大豆或玉米/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当地农民收益。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实现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协调发展,乃至相向发展,不断提升国产大豆和油料产能和自给率,拎稳中国人的“油瓶子”。
但一直以来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争地的矛盾。玉米主产区也是大豆主产区,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两者种植面积如同跷跷板一般此消彼长。但是耕地资源始终有限,同一块地怎么才能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早在2003年,原农业部就组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点示范,近几年每年都印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2021年《“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列为东北、黄淮海等地区大豆扩面增产的主推技术。
据统计,近20年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其中2021年全国就推广700多万亩。经过多年探索,该模式现在已经基本成熟。
根据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2022年将在全国16个省(市、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550万亩,到2025年,全国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
我国玉米套播大豆种植模式历史悠久,但传统的间套种模式技术环节多、费劳力、不能机械化,且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与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相融合的创新发展,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较传统间套种有很大提升。
在2020年印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中,给出了建议的种植品种、模式、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建议,以及收获方式。同时,也给出了部分建议机型。
在前面提到的《经济半小时》的节目中,也提到四川农业大学在研发适宜当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播种机具。农业机械杂志社在此前的报道中,也为大家介绍过诸如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播种机(相关链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的作业密码)。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也研制出了拥有两套不同的喷洒系统,能够同时喷洒两种作物农药的自走式喷洒机械。同时在喷杆间加装了隔离帘,避免农药互相影响产生药害。
众所周知,玉米和大豆是两类继而不同的作物,在后期的田管、病虫害防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同。不仅于此,我国不同种植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栽培模式也各有不同。各类机具在不同地区还存在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如四川等西南小地块地区更适合小机具作业,而在东北、黄淮海地区则需要相对较大型机具;在病虫害防治中,如何在喷施过程中减少药剂的漂移;收获期间,不同作物在保证自身高效收获的同时,还要有效降低自身及对邻近作物造成的损失。这些问题都需要农机生产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
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哪家农机企业能抓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这片新兴市场,相信在今后都能获得相当的回报。
解决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难题,也给刘新会等种植大户带来了信心,新模式带来的高收益和机械化带来的成本减少,将为他带来更高的收入。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