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嫩入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强产业”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引嫩入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强产业”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引嫩入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强产业”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引嫩入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强产业”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

“引嫩入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引嫩入白”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由于连续干旱和周边农村用水量增加,白城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农、林、牧、渔业均受到了严重制约。尤其是近几年的连续特大干旱,使农村经济受到了巨大损失,农民生活陷入了十分困窘的境地。镇赉县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湿地即将变成干地,禽类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水的供需矛盾也将越来越突出。
  
既然白城缺水,可流经我市年平均径流量220亿立方米的嫩江之水利用量却不足2%。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在争相开发嫩江水资源。水利部松辽委在《松辽流域规划》中将嫩江干流的水分给我市17.86亿立方米。因没有引水设施,白城人只能望水兴叹,眼睁睁地看着嫩江之水从自己脚下滚滚而过。目前,嫩江上游尼龙基水库已经合龙,国家水利部门必将调整嫩江两岸各省区的用水指标。如果不抓紧开发,我们将失去这一取水权。
  
白城,有水则兴、无水则衰。为了白城的生存和发展,2003年下半年,白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者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契机,大胆提出了实施引嫩入白工程的设想,并向省和水利部汇报。此后,这项工作便开始运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及职能部门,都各尽所能,全力攻坚。
  
该项目自运作以来,得到了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水利部相关领导曾多次到我市专程考察了引嫩入白工程。水利部规划总院在项目审查上给予了特别的关照。2004年初,工程规划设计初稿完成。省委、省政府把引嫩入白工程列为吉林省水利第一重点工程,而且将在近两年拿出1.7亿元建设白沙滩电灌站,这在我省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引嫩入白供水工程规划报告于今年79日在北京通过了审查。项目建议书正在编制中,将在近期上报水利部。该工程已列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项目。工程预计投资21.4亿元,其中引水枢纽5.4亿元、城市供水6.4亿元、白沙滩灌区3亿元、五家子灌区6.6亿元。
  
引嫩入白工程位于白城市东北部,是集生态补水、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人畜饮水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工程走向为:白沙滩——丹岱——嘎什根——东屏——洋沙泡——建平——青山——白城市,总长<?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22公里。该工程由1个输水枢纽(白沙滩泵站、输水总干、洋沙泡)和4个分项工程(白城市区和镇赉县城市供水分项工程、白沙滩灌区、五家子灌区、莫莫格湿地补水分项工程)组成。目前,白沙滩电灌站暨引嫩入白渠首工程的一部分已进入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力争9月中旬开工、9月末完成土方量65万立方米,年底完成投资7000万元。
  
引嫩入白工程建成后,可使水田面积达到62.52万亩,增产粮食3亿公斤。可恢复湿地42.9万亩,占湿地面积30%,使苇田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达到10万吨。养鱼水面可增加到173万亩,水产总产量达到2000吨。项目区农村人均增收1500元,可使近20万人告别贫穷、走向富裕。
  
上述数字可以印证,引嫩入白工程是粮食生产安全基础工程,是拯救生态环境的急迫工程,是解决城市供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工程,是扶贫开发的德政工程,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造福工程。时下,白城人正翘首以待,盼望这一工程早日建成。我们相信,这一工程一旦告竣,白城的经济必将会实现新的跨越。(白城日报)<?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强产业”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

“强产业”绘就昆明乡村新图景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居山伴山、临水吃水。曾经贫瘠的土地能种出亿元产值的农产品,原本荒凉的山沟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春城农人的智与勤,赋予了山村新面貌。

  50亿枝!昆明市晋宁鲜切花产量连续15年蝉联云南第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富民县永富村通过流转土地打造近郊休闲旅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禄劝转龙天麻成了农户的“金疙瘩”;借开花洋芋扬名之势,东川区李子沟村推出“归园田居”式乡村旅游。

  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一幅春城乡村新图景正在绘就。

  细闻花香听花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春城,浪漫必与鲜花有关。

  西翥梨花白似雪,万溪梨花比雪白。每年3月,五华、呈贡这两地的梨花一开,就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

  五华区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的梨花种植面积达千余亩,赏花观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社区“梨花+梨果+特色旅游”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春有梨花漫山,秋有梨果飘香。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宝珠梨,呈贡万溪冲成为昆明最早的网红村之一。万溪冲社区党总支书记唐跃介绍,乡村振兴实验区启动后,社区把山、水、果园、村庄无缝串联,让万溪冲社区对接城市功能,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业态。

  爱花的人,也善种花。

  近年来,在晋宁区昆阳街道,大大小小的花卉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花卉合作社的农户不仅会种植、会采摘,还会直播。”花卉合作社负责人张良一边介绍,一边展示着线上店铺上架的商品。自2010年成立以来,昆阳街道逐步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和“斗南花卉市场+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的模式,使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一系列流程形成闭环。

  爱花的人,愿鲜花长艳。

  在嵩明县杨林镇张官营村,每天都有上百万朵永生花或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或搭乘国际专列出口到俄罗斯、荷兰、丹麦等国家。

  “永生花不是假花,是把特定品种的鲜花经过脱水、上色、干燥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在视觉和手感上很接近鲜花。”李双萍在永生花行业摸爬滚打快10年了,跟她一路打拼下来的工友,大部分是女性。“花朵分拣是一份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所以车间里大多数是40岁到50岁的女性。”

  如今,公司已聘用了100多名村民。通过从事这份工作,他们每年人均增收近4万元。

  临水江畔“淘金”忙?

  春日的东川区格勒临港社区格外热闹。

  配菜、炒肉,锅铲声伴着碗筷声,“小江饭店”的老板娘李大姐在厨房里忙碌着,提前准备好菜品,中午客人来了上菜才能快。一楼用来开餐馆,二楼是自家住房,搬到临港社区后,她仍然做着喜爱的事情。

  在临港社区开民宿的老板刘德东,正在收拾客房床铺。他发现5口人住250平方米的房子实在太大,物尽其用,就开了个民宿。“节假日或周末人会多一些,平时打工的、跑运输的人住得多。我的民宿干净卫生,价格也便宜。”他向住客介绍着每个房间,一砖一瓦,都用心设计过。搬到这里后,他有了新职业,从水果种植户变成民宿老板。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临港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有福介绍,社区以东川港建设、水上体验开发为契机,建设“借船出海”“以水活镇”的湖滨名镇。目前,临港社区有民宿15家、餐馆7家、旅游公司5家,配有摩托艇、游船、红船等水上娱乐船只,具备上千人的接待能力,已建成集民宿、餐饮、奇石、港口、土特产、水上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小镇。

  水里“淘金”者,还有西山区青鱼社区。

  青鱼社区曾是“水患上访村”,每年防汛期,滇池出水口排洪,河水便倒灌到社区,时间久了,水淹田就变成了搁置不耕的烂泥塘。转变思想、迎难而上。青鱼社区党委书记胡朝华提出,建一座水上乐园,以水治水、依水发展,探索解决水患矛盾的新路子。

  于是村民自筹资金建设水上乐园乡村旅游项目。青鱼湾水上乐园项目建成至今,先后接待游客236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破亿元。

  青山成增收靠山?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富民县石桥村游客盈门。泡温泉、烧烤、摘樱桃,绿水青山间,大家玩得十分尽兴。

  从“空壳村”到百万元村,每月有10万余人次前来游玩观光,石桥村村民年收入大增。2019年被确立为昆明市6个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后,石桥村探索出一条“盘活资源、能人带动、公司运行、多种受益、民主自治”的乡村振兴之路。

  早在2015年,由石桥村党员带头,53户村民入股510万元,成立富民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集旅游接待、会务服务、餐饮小吃、温泉游泳、户外拓展、特色林果采摘于一体的南西桥酒店,为昆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再添新去处。

  “2022年我们的营业收入560万元,今年我们计划营业额达1200万元。”南西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建昌信心满满地说。

  时下,正是中药材种植的好时节。

  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各种中药材正茁壮成长,工人们播种、覆土分工协作。这里种植的乌天麻每个重达300克,包装完成后将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市场青睐。目前,禄劝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2万亩,综合产值超8.5亿元。

  当地村民李福美以前靠传统养殖维持生活,一年下来挣不到几个钱。自从把林地流转给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后,夫妻俩就地务工,一年下来有6万多元的收入。“这些年靠着种植中药材,家里盖起新房,生活越过越好。”李福美高兴地说。

标签:工程   社区   乡村   旅游   白城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