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环境(经济日报:借鉴国际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经济日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环境(经济日报:借鉴国际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经济日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环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经济日报:借鉴国际经验,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经济日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环境

2、经济日报:借鉴国际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3、经济日报:农业装备还须补齐短板

经济日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环境

经济日报: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环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是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也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抓手。

笔者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进行了多次调研和深度访谈后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然面临土地流转、资金受限、自然灾害、新技术推广应用、农机具更新换代、烘干仓储设备不足等现实困境。

因此,我国还应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成方连片整合、优化农业支持政策、解决粮食烘干仓储、创新金融和保险产品、做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以期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粮环境。

资料图

第一,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方便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全面推进土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统筹各部门统一规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标准,整合资金进行试点,为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创造前提条件。推进农村土地成方连片整合,为规模经营扫清障碍。

一是在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或村集体应积极创新土地成方连片整合机制,继续推行土地流转、托管、代耕代种等模式。

二是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政府协助镇村建立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为不同主体提供产权交易场所。

三是完善土地流转或托管信息采集与发布,协助并组织不同形式的产权交易。要方便成方连片的土地流转或托管,推动资产交易明晰化、规范化,提高产权交易效率。

四是批准一定面积的仓储晾晒场地,对于晾晒场地、农机具存放场地等土地使用权的审批,各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扫清土地使用障碍。

第二,因地制宜解决粮食烘干仓储问题,减少粮食损失。首先,以项目为依托,优先解决规模大户的粮食烘干仓储问题,以低温循环式烘干机械为主推机具,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可以引进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烘干设备,提升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

其次,根据粮食生产布局,以粮食收购企业为依托,或者以土地整体流转的乡村为区域,通过项目推动,建立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解决区域内及周边的粮食干燥问题;最后,坚持大型化与小型化或者固定式与移动式共同发展的原则,并且出台相应政策加以扶持,逐步解决分散经营的粮食烘干仓储问题。

第三,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农业保险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一是开发政策性保险产品。针对种粮大户推行保障粮食生产的新险种,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力度,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加大农业信贷扶持力度。对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规模大户推行低息或无息贷款政策;通过激励、考核等措施,鼓励金融部门研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倾斜的金融产品,满足主体在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

例如:农资环节,银行可与农资部门联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解决农资环节的资金障碍;农机环节,银行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服务主体一次性付清的资金障碍。

政府应帮助规模大户在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机械时提供信用担保,降低信贷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并且积极探索有效的抵押、质押、担保贷款新方式,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第四,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做好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其一,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知识青年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

其二,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等对返乡创业者进行支持,逐步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其三,政府部门应协助做好农业技术研发支持和推广工作,协助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部门交流平台,做好双方信息技术交流共享工作。

其四,基于共同合作、试验等方式建立利益共同体,联合建立技术研发部或试验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新技术的认知和采纳力度,增加技术推广效应,提高农业技术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日报:借鉴国际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借鉴国际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乡村振兴事业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地方希望借此机会实现赶超发展,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可行的实施方案。

纵观世界各国乡村发展过程,虽然不同国家各有特色,但也呈现一些共性和规律,而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资料图

记者:国外农村转型发展过程中有何路径与规律?

黄季焜:乡村发展必须遵循结构转型和农村转型的路径与规律。具体来看,结构转型主要是指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的过程;农村转型主要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来促进农业多样化、商业化、非农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过程。

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代表推动的农村转型,被誉为经典的(或传统的)、成功的农村转型,其结构转型和农村转型同时并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此外,农村转型基本上都要按其发展路径而经历若干发展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结构转型和农村转型越快的国家或地区,一般情况下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减贫的速度也越快。在转型过程中,提升社区和农民的发展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是成功实现快速、包容的农村转型的关键。

记者: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口空间有何变化?

黄季焜:从世界各国的乡村发展情况来看,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和乡村转型的不同阶段,城乡人口的空间变动特征会有所差异。OECD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占比也相应经过了漫长的下降过程。

从工业化初期以农村人口为主,到工业化中后期当农业GDP和农业就业占比分别低于10%和20%之后,农村人口占比一般都下降到30%左右;在后工业化时期,农业GDP和农业就业占比趋同并低于5%,农村人口占比降到20%左右并趋于稳定。

记者:乡村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各主体之间的作用?

黄季焜:经历乡村发展较成功的国家,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都重视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和农民各自优势和作用。其中,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在许多早期就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虽然城乡有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差异,但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的权利没有明显差异。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政府是教育、卫生、交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供给者。

国外乡村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通过村庄合并,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村落社区,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社区自身的空间结构和要素资源利用,还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

经济日报:农业装备还须补齐短板

经济日报:农业装备还须补齐短板

资料图

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但农业装备“短板”依然很明显,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提升。

填平供需不对称这道“沟”

今年夏粮收获时节遭逢雨季,粮食霉变较多。不过,烘干机的广泛应用将把粮食霉变的损失降到最低。“粮食烘干是当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短板,今年粮食烘干机销售火爆,我们公司1个月生产500台粮食烘干机,仍然供不应求,预计全年销售3000台,销量较往年翻番。”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数据显示,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而大多数甘蔗种植区蔗地深耕机械化水平不足20%;棉花种植机耕水平约为94.9%,机播水平65.6%,机收水平很低;油菜生产整体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耕种收机械化水平39.2%,其中机械化收获水平仅达到20.3%。

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农机化应该努力突破油菜、棉花、甘蔗等作业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水平,实现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种植业向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领域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跨越“农机智造”这道“坡”

在今年北京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展上亮相的东方红LW4004无级变速拖拉机,是我国农机研发制造的一次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无级变速拖拉机的技术垄断。据介绍,这台拖拉机突破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等重型轮式拖拉机核心关键技术,可从事深耕、深松、联合整地等重负荷农田作业。

农业装备与智能化、信息化的逐渐融合,将推动农机制造向高端、高效、智能化转变。近年来,中国一拖公司生产的带有电控系统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投放市场,雷沃重工生产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了拖拉机作业远程监控、智能控制,国产大型棉花采摘机、大型甘蔗收获机相继问世等,标志着我国农机企业向中高端发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信息化是实现“农机智造”迈不过去的坎儿。现在全球农机制造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每个环节,农机产品由一个纯机械产品转变为机械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具有智能的新一代机械产品。目前我国农机信息化还只是刚刚起步,技术和系统还不十分完善,一些关键技术还在研发之中,元器件质量还不过关。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认为,我国要在2025年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重点开发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高效大型拖拉机,开发多功能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型甘蔗收获机和采棉机,开发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走系统融合“阳光大道”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诸多方面,需要农机制造企业、加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农民等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系统性地研究推进。

广西是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区,近年来甘蔗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足5%。中联重机公司甘蔗收获机项目研发负责人赵仁伟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从甘蔗品种研发到种植到收获到加工的制糖生产体系。现在广西甘蔗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主导,丘陵地区地块小、坡度大,土地不集中,种植不规范,限制了农机作业的推广。

土地整理是我国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发展适度规模连片种植,为农机作业服务创造条件。

大型国产甘蔗收获机投放市场有助于突破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瓶颈。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正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立新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为当地甘蔗种植大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去年花130万元(国家补贴65万元)购买了1台中联重科公司生产的切断式甘蔗收获机,一天能收获五六十吨,相当于五六十个人工。

为了确保收获的甘蔗及时送到糖厂,合作社与甘蔗种植大户签订甘蔗收获服务协议,又与当地糖厂约定收获时间、地点,由糖厂派车运输甘蔗。这样,合作社、甘蔗种植大户与糖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标签:农业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