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出农作物大区域配方肥(我国推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推出农作物大区域配方肥(我国推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推出农作物大区域配方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推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推出农作物大区域配方肥

2、我国推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

3、我国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4、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综述

我国推出农作物大区域配方肥

我国推出农作物大区域配方肥

  土壤和作物需要什么肥料,哪类肥料是当地最适合的,农民常常为此苦恼。今年冬播之际,我国农业专家推出了大区域作物配方肥,以此为农民排忧解难。

  中国农业大学组织专家以大量田间试验为基础,依托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继今年9月推出了首批冬小麦全国4个区域的6个大配方及施肥建议后,10月又推出了油菜、苹果、蔬菜果菜和大蒜专用配方肥。

  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经实施7年,但还没有一套系统指导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的大配方。按照总体规划,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组织全国农业专家,计划用3至5年时间,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土壤检测数据、耕作制度、灌溉条件、气候特点等综合因素,推出能满足全国作物区域生产的30个专用肥大配方,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果树等各类大宗经济作物。

  据介绍,小麦专用肥配方将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划分为4个肥料和施肥区,分别是华北和关中灌溉区、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西北旱作区;每个区域研发了1至2个大配方,最后以6个大配方覆盖我国冬小麦主产区。

  复合肥是农作物基肥施用的主要产品,但增产效果不明显,甚至成为农作物倒伏、烧苗或者早衰、贪青晚熟等问题的主要诱因。中国农大联合湖北新洋丰肥业公司的联网试验显示,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设计的配方肥,可以减少重复、混乱、无效的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据农业部去年的总体评价,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可增产5%至8%;而中国农大专家评估,科学的配方肥在实现农业增产的同时,可减少肥料投入;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一年可节约300亿元。

  据悉,上世纪80年代初由农业土肥专家实施全国土壤普查和大面积肥效试验,但当时尚没有推出过大配方肥。此次国内农业专家联手推出配方肥,是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这将推动农民用肥观念的变革,引导农肥企业树立服务意识,同时也将加速行业品牌整合进程。

我国推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

我国推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   人民网12月15日电 (记者冯华)我国农业正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转变。农业部今年启动的循环农业促进行动通过普及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降低生产成本,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记者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张凤桐介绍说,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比较效益的重要途径。力争到“十一五”末,新增户用沼气1800万户,全国沼气总量达到4000万户;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秸秆青贮数量达到2.5亿吨,氨化数量达到6000万吨;建设100个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示范点;重点建设1万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使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农业部今年发布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涵盖畜禽粪便、秸秆、小风能、省柴节煤、耕作制度等农业生产生活各方面。全年新增户用沼气450万户,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平均产气385立方米,可节约薪柴1.5吨或节煤1吨,节电100千瓦时左右,节约燃料费300元左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已由去年的600个县增加到1200个,水肥一体化、集雨灌溉、膜下滴灌等8项技术模式得到重点推广,建立示范区45万亩。

  在循环农业促进行动中,乡村清洁工程成为新亮点。目前全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已达1000多个,这些示范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达到了90%以上,化肥、农药减施率达到了15%—30%,不但有效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大大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我国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化作“春泥”沃厚土

——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工作综述

秸秆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用则变宝,废则生祸。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量大面广、十分丰富。十多年前,秸秆一直是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大牲畜的主要饲料,少部分作为有机肥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多为粗放型利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秸秆的用途和利用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

资料图

秸秆处理利用事关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可谓“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需要,社会舆论关注”。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每年夏秋时节,总有一些秸秆焚烧引发火灾、污染环境、威胁交通运输安全的新闻见诸报端。2016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选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10个省(区),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探索区域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

时至今年,所有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均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或达到90%以上,环保部秸秆焚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0个试点省秸秆焚烧火点数为11624个,比2015年降低了32%。

各试点省均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处理行动模式,如安徽省灵璧县秸秆循环利用工业产业化模式,山东省兰陵县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全覆盖模式等。

在中央财政试点补助资金的带动下,各试点省整合项目资金,完善配套措施,政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如黑龙江在60个县开展秸秆压块燃料试点,对建设每个秸秆压块燃料加工站补助99万元,对秸秆收储中心每5000吨收储能力补贴20万元;河南省整合资金7536万元,河北省引导企业自筹7000多万元,开展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安徽省按照水稻秸秆50元/吨、小麦秸秆40元/吨、其他秸秆30元/吨的标准对秸秆发电进行补贴。

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李洪文看来,秸秆“多了”需要出路,土壤“饿了”需要反哺,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很好地把两者衔接起来。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各地坚持“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原则和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三大方向”,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秸秆市场化利用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和标准化水平。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秸秆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日益完善,秸秆“五料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肥料化、饲料化等农用比重接近70%,以农用为主、其它方式较快发展的利用格局已经形成。

机械化成秸秆综合利用主力军

由于农作物秸秆种类多、比重小、散落程度高、收集运输储存难,决定了人工利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秸秆本身价值低、加工利用的利润薄,农民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依靠人工利用秸秆越来越难,因此,具有作业成本低、加工精细优势的机械化还田离田,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实现形式,也契合了“就近、高效和适度规模化”的要求,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7.2亿亩、捡拾打捆面积达0.65亿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3亿亩,机械化利用秸秆总量达到4.65亿吨,特别是小麦秸秆基本实现了以还田为主的机械化处理,如江苏小麦秸秆还田率达60%以上,山东达到了65%,陕西高达80%左右。

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是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近两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装备与技术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高效实用的机械装备和技术规范。国产大马力动力机械取得新的突破,粉碎还田、收集打捆等机械装备性能明显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成套装备相继发明,秸秆覆盖免耕还田、深翻还田、旋耕还田等综合耕作技术逐步形成,秸秆栽培食用菌、压块燃料、生物柴油等关键技术得到新的提升。

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试验示范等重点项目,推动各地构建包括秸秆处理环节在内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各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试验,形成了一批适合当地的秸秆机械化还田耕作技术模式和离田作业模式。

此外,秸杆综合利用的机械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继续加大秸杆利用机具购置和深松整地的补贴支持力度,地方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创设机械化作业补助,强化政策引导。如江苏省近几年财政安排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资金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等省也安排专项资金补助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作业。而一大批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则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截至2016年底,全国秸秆粉碎还田机保有量达85万多台、秸秆捡拾打捆机达4.68万台、青饲料收获机4.34万台,分别较上年增长5.55%、26.15%和6.11%。全国已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厂及加工点1190处、秸秆炭化加工点106处,推广省柴节能炉具11518万台,建成秸秆沼气和热解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253处,年消耗秸秆近1100万吨。

赶超先进水平还需多方努力

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发布的农业普查报告显示,早在2012年,美国的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就达到了70.2%,其他利用方式面积占比29.8%。而李洪文调研发现,2016—2017年,我国24个省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比例为50.7%,离田、焚烧等其它处理方式占比49.3%。由此可见,尽管与前些年相比,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与“基本实现秸秆资源化”的目标想对照,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部分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还偏低。

当前,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农民对秸秆资源价值认识不够、环保意识不强,担心秸秆还田影响播种质量、出苗和产量,加之秸秆还田离田费时费力费工,经济效益低,影响了农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动性、积极性。

秸秆收集打捆机械化作业成本一般每亩30—50元,经济效益不高;目前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方面还存在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有秆不收、有收无储、有储难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现行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多是针对某一环节设立的,缺乏对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支持,影响了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相关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有专家表示:“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是美国的1.5倍,但秸秆捡拾打捆机和青饲料收获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1/8,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玉米、花生等果实茎秆联合收获机和水稻秸秆捡拾打捆机缺口较大,秸秆还田收集加工等机具适应性、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地区还存在秸秆还田“还多少、多久还、怎么还”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明确的问题。工作开展不均衡,有的地方对机械化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投入力量不足,甚至连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都还没有落实到位,推进的速度和效果不理想。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在前不久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全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现场会上,农业部相关负责人提出,各地要强化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宣传促动和部门联动,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加快构建以机械化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

要强化时间安排和空间布局上的统筹、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的统筹、能力建设与利用补贴的统筹、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统筹,要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和畜牧养殖、秸秆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努力把秸秆综合化化利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综述

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综述

资料图

今年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田野上响起一曲以“绿色”“改革”和“创新”为主旋律的协奏曲。

绿色发展势头猛 资源利用更高效

一年一度的“三夏”跨区机收大会战落下帷幕。从收获小麦、处理秸秆到玉米免耕播种的“一条龙”作业,今年在各小麦主产省普遍实行。各地坚持生态导向,推广小麦机收与秸秆处理、玉米精密播种及分层施肥同步完成的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安徽、山东、河北等省秸秆还田离田机械化率超过85%。

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收获,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为了减轻多年来高强度的耕地利用造成的问题,今年我国将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

产粮大省河北,近两年通过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去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纯)比2015年下降1.1%、农药使用量下降2.2%,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00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各地落实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统筹沼气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等政策,形成政策集合效应。

养殖业同样唱响绿色发展协奏曲。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中央今年专门安排资金支持1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业内人士分析,现代畜牧业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产业链提质升级 竞争力持续增强

一方面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产,另一方面粮食进口持续增长,暴露出我国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有效供给不足、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提升农业竞争力、打造更长产业链、更大价值链,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使命,而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力量。

2016年12月,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大重要抓手,各地不断加大农村创业创新力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农业部公布了1096个依法合规、功能完备、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12个省份制定了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村创业创新。目前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700多万人。同时,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1400万人,家庭农场超87.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88.8万家,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超过30%。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去年我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玉米价格开始回归市场,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当年,全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下降3000万亩,为13年来首次减少,超出年初确定的调减1000万亩的目标。同时,大豆面积增加1044万亩、产量增加23亿斤。杂粮面积增加700多万亩、产量增加40多亿斤。马铃薯面积增加160多万亩、产量增加10亿斤。

今年以来,在“镰刀弯”等玉米的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而有市场缺口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和优质饲草等作物面积有所增加。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今后要按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思路,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尽量减少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过度干预。

标签:农业   我国   利用   综合利用   配方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