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

3、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

4、韩长赋:将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 水稻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基础支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湖北、山东考察时,对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同志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全面贯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的创新实践,在我国“三农”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的深厚“三农”情怀,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的重要指示,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到党的领导、规划引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和农民主体上。

  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实到位。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凭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就能干得了的。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尤其是县委书记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

  把规划先行落实到位。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这是一项重要原则。当前的乡村建设,决定着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村庄风貌。今后,随着村庄发展,一些中心村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人口和资源集聚高地,一些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和招牌。应坚持有重点有区别搞建设,避免造成混乱无序和巨大浪费。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把资金投入保障落实到位。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抓紧研究制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用于“三农”比例的政策文件。推动将跨省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调剂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开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把督导考核落实到位。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用好督导考核这个利器,建立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和专项督查,把督导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层层压实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推动县级党委、政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很多改革成果都是由农民创造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农民群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围绕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农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解决的就业、获得的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2万亿斤水平。

  围绕促进人才振兴,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愈发突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就地培养,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围绕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少数农村地区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盛行,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抬头,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风气。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当前,城乡差距大,除了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特别是公路、通讯、教育、医疗等方面欠账较多,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凸显。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体现乡土风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

  围绕促进组织振兴,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这些年,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社区形态不断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农村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要坚定不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作者为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

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

?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有着特别的意义。我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一些国家捂紧自己的米袋子,限制粮食出口、扩大进口、增加储备,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人们普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

  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第一大国,能否确保14亿人吃饭,世界也广泛关注。

  习近平主席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

  在保供给上,及时打通农产品生产供应堵点,加强“点对点”产销对接,武汉、北京等大中城市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供给量足价稳。

  在稳生产上,我们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北方夏伏旱、东北连续台风,以及病虫影响,全力以赴抗灾夺丰收。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标准线,粮食安全形势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

  中国的粮食和农业丰收,根本在于中国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我们坚持藏粮于地,严格耕地保护,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可以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绝对安全;

  我们坚持藏粮于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国产化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我们坚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农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形成了一套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由6000亿斤增长到1.3万亿斤,迈上了7个千亿斤台阶,历史性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过去接受粮食援助,到现在成为粮食捐赠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中国粮食和农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交上了圆满答卷。未来,中国政府将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决不放松粮食生产,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我们愿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刚刚闭幕的中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绘制了蓝图。

  全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建议》单列专章部署安排,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基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的战略考量;这是基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盘活农业农村内需潜力,用好农村这个广阔回旋空间的战略考量;这也是基于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考量。

  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干好三件大事。

  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政府举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胜,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降到2019年底的55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提高到2019年的9808元,增长1.9倍,到今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如期脱贫,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减贫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

  习近平主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摘帽地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

  同时,把脱贫攻坚形成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移植到乡村振兴中,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让亿万农民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总的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在“四化同步”中不掉队。

  第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98%,农村居民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但总体而言,中国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乡村发展仍然滞后,到大城市看是发达国家,到中西部农村看是发展中国家。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启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办好这三件大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针对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村振兴人才缺乏、二三产业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吸引培育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农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提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大部分轻工业原料,农民工是二三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农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压舱石”作用。同时,农村有广大的市场、广阔的投资空间,6亿农村常住居民消费上来了,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农村和城市密不可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过去,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要素支撑。现在,要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格局,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关联,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需要我们更好携手合作。中国农业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投资、人才等多双边合作,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

韩长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

??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有着特别的意义。我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一些国家捂紧自己的米袋子,限制粮食出口、扩大进口、增加储备,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人们普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

  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第一大国,能否确保14亿人吃饭,世界也广泛关注。

  习近平主席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

  在保供给上,及时打通农产品生产供应堵点,加强“点对点”产销对接,武汉、北京等大中城市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供给量足价稳。

  在稳生产上,我们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北方夏伏旱、东北连续台风,以及病虫影响,全力以赴抗灾夺丰收。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标准线,粮食安全形势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

  中国的粮食和农业丰收,根本在于中国政府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我们坚持藏粮于地,严格耕地保护,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可以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绝对安全;

  我们坚持藏粮于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国产化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我们坚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农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形成了一套鼓励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由6000亿斤增长到1.3万亿斤,迈上了7个千亿斤台阶,历史性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过去接受粮食援助,到现在成为粮食捐赠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中国粮食和农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交上了圆满答卷。未来,中国政府将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决不放松粮食生产,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我们愿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刚刚闭幕的中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绘制了蓝图。

  全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建议》单列专章部署安排,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基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的战略考量;这是基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盘活农业农村内需潜力,用好农村这个广阔回旋空间的战略考量;这也是基于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考量。

  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干好三件大事。

  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政府举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全胜,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降到2019年底的55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提高到2019年的9808元,增长1.9倍,到今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如期脱贫,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减贫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得到解决。

  习近平主席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摘帽地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

  同时,把脱贫攻坚形成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移植到乡村振兴中,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让亿万农民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总的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在“四化同步”中不掉队。

  第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98%,农村居民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但总体而言,中国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乡村发展仍然滞后,到大城市看是发达国家,到中西部农村看是发展中国家。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启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办好这三件大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针对乡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村振兴人才缺乏、二三产业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吸引培育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农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提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大部分轻工业原料,农民工是二三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农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压舱石”作用。同时,农村有广大的市场、广阔的投资空间,6亿农村常住居民消费上来了,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农村和城市密不可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过去,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要素支撑。现在,要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格局,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关联,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需要我们更好携手合作。中国农业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投资、人才等多双边合作,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韩长赋:将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 水稻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韩长赋:将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 水稻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3月5日,在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

资料图

?

“中国有近14亿人,人人要吃饭,天天要吃饭。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韩长赋说,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减少了74亿斤,相对粮食总产量,比例约占0.6%,“主要还是我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的结果。”例如对镰刀弯地区等非优势区的玉米就做了“减法”,增加了大豆、马铃薯、优质饲草料的生产,实际上是增加有效供给的。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没有出现大起大落。韩长赋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产量,我的理解,就是要防止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今年粮食生产要做到‘三个稳’:稳定产量,稳定面积,稳定政策,这是一个总体的考量,稳产量要稳面积,稳面积要稳政策。”目前,春耕即将大面积展开,韩长赋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会始终一贯,今年还要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给予生产者补贴,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将会保持稳定。

韩长赋认为,从中长期来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到三个“两”:第一是“两藏”,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确保守住18亿亩地的红线,在这个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今年要新增八千万亩,同时推进种业和科技集成,使粮食生产有科技支撑。第二是“两区”,在全国建设好粮食生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两区”建好以后,可以基本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的安全。第三是“两个积极性”,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让农民种粮有账算,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

“我们相信有中央和地方的支持,有广大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会有保障的。”韩长赋说。

标签:乡村   振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