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1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

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罗斯福新政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 2、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方法和经验有哪些?对我国新农村发展有何借鉴?
  • 3、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 4、讨论案例:美国农业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 5、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有何启示
  • 6、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那美国的农业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现代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在20世纪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用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同时,还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美国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20世纪以前,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美国农业生产中,没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电气化,农业农村发展的保障体制没有建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也没有纳入到农业生产的考虑之中。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在罗斯福实施新政以后,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推动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

一、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遭遇了“经济大萧条”,美国社会处于极大的动荡之中。在这种背景下,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上任后,马上开始实施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新政”。

在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是当时罗斯福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美国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为以后农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恢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能够采取国家干预的形式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当时的形势需要。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在同一时期,从那年可怜的一百三十亿美元下降到大约五十五亿美元。”[1](P7)农民的抗议运动甚至暴力运动一浪接一浪 。因此,农业与农村是罗斯福政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不解决,资本主义的统治将难以为继。特别时期需要特别手段,于是罗斯福暂时放弃了美国奉为圭臬的“自由放任”政策,而采取政府干预来解决农业农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

其次,农业现代化的性质所决定的。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协调发展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其他领域现代化的根基,而当时美国农业的现代化比较落后,因此,要使现代化能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必须使农业现代化跟上工业现代化的步伐。而当时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电气化、机械化、农业科技、农业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等,它们对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如果完全由市场进行配置的话,其供给将不足。在此情况下,新政以政府干预的形式来提供这些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就是必要的了。

第三,受当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已在学术界兴起,代表人物是凯恩斯,他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而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其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些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不可避免地会对罗斯福实施新政来摆脱经济危机、推动农业现代化产生影响。

二、新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在罗斯福新政中,农业是一个重要方面,颁布了很多法令和建立了一些机构,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促进了农村通讯和农业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为美国农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农业机械化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在南北战争后就有所发展,罗斯福新政时期是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虽然罗斯福新政中没有直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但是,一些政策间接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为了解决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的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1933年5月的《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而后通过的一些法案也将控制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为了控制农业生产,政府在1932—1936年间直接支付给农场主约15亿美元,到1939年,这一数目达7亿多美元。这些资金落入那些大农场主手中,大量的分成农和佃农没有得到这些补贴,这些人日益离开土地,造成了农场规模的扩大。“1930年、1935年、1940年和1945年美国农场总数分别为6 288 648、6 812 350、6 096 799和5 859 169个,而农场的平均规模分别为156.9、154.8、174.0和194.8英亩。”[2](P561)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在1935年后,农场数量持续下降,而农场规模却持续扩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新政实施的后果。农场规模扩大后,农场主需要以机械来代替劳力,而政府给予的补贴为购买机械提供了资金。新政实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快,“1930—1940年,拖拉机(不包括园艺式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数量从6.1万台增长到19万台,玉米摘拾机数量由5万台增长到11万台,有挤奶器的农场数目从10万个增长到17.5万个”[3](P195)。

2.农业电气化

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地区基本上普及了电力供应,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电力供应发展缓慢,“在1930年,全国范围内十个农民只有一个用上了电,而在密西西比这一比例低于百分之一”[4](P10),这大大落后于西欧主要国家。新政时期,罗斯福为了推动电力在农村的普及,颁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和《农村电气化法》,建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美国第五大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在20世纪初期,该流域是美国的落后地区。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了他执政后的第一个法令——《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建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该局是作为一个政府企业而创办的,试图从地区而不是从州的立场出发来解决问题,在其解决的问题中,农村电气化是一个重要方面。该法规定,TVA必须优先将电力零售给农村合作社和市政单位。国会也于1937年授权TVA去购买私营电力公司的零售设备,为农民合作社建立起农村输电网,合作社则付款给TVA。“国会将电费定得很低。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1945年全国最大的电力分配者。”[5](P272)

1935年3月,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农村电气化管理局(REA)(1939年该局并入到农业部),其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与私人电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来为农村地区供给电力,但是这一建议遭到私人电力公司的拒绝。在此情况下,REA和国会决定采用新的途径来达到目的,其结果是:在1936年3月,国会通过了《农村电气化法》,该法授权REA为农村电气化提供贷款。为了配合该法,国会还通过了《电力合作社团体法》。REA利用政府资金,为农村电力合作社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年利息低至2%,期限可达25~35年。

这两个法令的通过和两个管理局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电气化水平。“在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1940年、1945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2](P476)电力在农村的普及使美国农业迎来了电气化时代。

3.农村通讯的发展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通讯的现代化,电话是新政时期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代表。电话在美国农村发展始于19世纪90年代早期,“到1912年,美国农村的电话系统数目超过3 200个……在其最高峰的1927年时,农村电话工业包括约6 000个互利系统和合作社组织。但是这一时期这些系统的状况在恶化”[6]。新政时期通过了《1934年通讯法》,并设立了联邦通讯委员会,该法奠定了美国电讯政策的基石,规定“要尽可能以合理的价格为所有美国人提供快捷、高效的全国、全世界范围的有线和无线电通讯服务”,从而确立了美国“普遍的通讯服务”的原则。虽然在二战期间,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状况使美国农村的电话系统状况还在持续下降,享受电话服务的农民数量一直在减少。但在该原则的指导下,1944年,罗斯福政府建立了农村电话局,后来,杜鲁门政府于1949年修订了1936年《农村电气化法》,该法建立了农村电话贷款项目,规定给予农村发展电话以长期、低息贷款。在政府的扶持之下,美国农村的电话在战后很快得到普及。

4.农业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作为一个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都很大的弱势产业,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为了补偿这一过程中被削弱的农业和农民,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的平稳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为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建立了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体系。

在农业信贷体系方面,1933年6月,国会通过《农场信贷法》,该法授权建立两组新的信贷机构:一是12家地区合作社银行和1家中央合作社银行,专门向合作社提供贷款;二是12家生产信贷公司,由它们来组织、监督和赞助地方上的生产信贷协会,以便使农场主可以通过它们从联邦中间信贷银行取得生产贷款。同年,农产品信贷公司(CCC)成立,它为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无追索权的贷款,使农场主在需要的时候取得资金,其活动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而成立于1935年农场主家庭管理局,是联邦政府向农场主提供保证贷款和直接贷款的最重要的机构,它设有三种周转信贷基金:农业信贷保险基金(用于农场主贷款计划)、农村住房保险基金(用于住房贷款计划)和农村发展保险基金(用于社区开发及农村工商业发展贷款计划)。通过以上举措,美国农业信贷体系的建设已经完成。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农业保险体系也开始建立。1938年,罗斯福政府指派一个委员会起草由政府经营农作物保险的立法建议,该委员会的建议大部分被1938年《联邦农作物保险法》(为《农业调整法》的第五条)所采纳。根据该法的规定,在农业部内设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FCIC),被保险的作物只有小麦,生产者在受到干旱、洪水、冰雹、大风、冻灾、雷电、龙卷风、病虫害和其他诸如此类不可避免的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时,可以得到他们历史的或评定的平均产量的50%~70%的补偿,保费和损失赔偿可以用小麦或等值的现金支付。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还进行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如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自然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并建立了大量的防护林。

5.效果

以上措施的实施,为美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总体上讲,“1932年农业收入为45亿美元(净收入19亿多),1935年上升到69亿(净收入46亿多)。……1935年时,农场主的生活水平依据平价水准衡量提高了1/3”[7] (P284)。这大大缓和了当时的农业危机和社会矛盾。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力、电讯在农业农村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实施,为农场规模的扩大与农业生产的稳定创造了条件。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为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使美国农业建立在了现代化装备和现代化社会服务的基础之上,强化了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为美国取得二战的胜利及建立战后的世界霸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对当代中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美国是典型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政之前,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很少。而新政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1.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产品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为人类生存提供保障的食品与纤维。但农业又是利益较低、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较大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必定要经历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其中伴随着农业就业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减少以及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政府首先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壤条件,改良农作物品种,促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发展;其次是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看得见的手”来推动农业现代化。政府要加快建立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如灾害救济制度、多种灾害保险制度和实行农业保险的多形式补贴等,这有助于减轻农民突遇自然灾害的损失,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农业支持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必须从政策与制度层面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支持,以此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减少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目标。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只有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区分物品种类,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农业现代化包含很多内容,如机械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和信贷保险等公共服务。从物品的种类来划分,农业技术推广、环境保护等接近于纯公共物品,电力通讯、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属于准公共物品,而农业机械化属于有正外部性的私人物品。这些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的介入,但在不同种类的物品上,政府介入的方式是不同的。

对于那些接近于纯公共物品的领域,其供给需要比较密集的资金与技术,政府应投入资金直接供给。那些可以实现排他的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如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农业信贷和保险等,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较为稀疏、建设难度大、利润低等原因,如果得不到国家的支持,将会出现供给不足或价格过高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在初期直接投资建设,在能够取得赢利后逐步退出,将其交给农民组织或私人公司来经营,也可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引导私人公司或农民组织来供给。而对于那些有正外部性的私人物品,如农业机械等,为了推动其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政府可采取补贴的形式促进农民购买。通过这些不同的支持措施,使政府既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又能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

3.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制种、栽培、收割等生产环节的现代化,而且要实现销售和市场的信息化,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不断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介入也不断加深。面对如此情况,需要农民在组织上的现代化,变以往单个的农民为组织起来的农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降低政府与农民对话的成本,使政府的兴农政策在实施时有一个可靠的抓手。于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谋取自身利益的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实际上,各国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都采取扶持的政策。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也是如此,例如,政府对农村电力合作社采取了很多扶持措施,还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银行为合作社提供贷款。

目前,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很多地方还比较低,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农民合作组织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载体、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政府兴农政策实施的抓手。这种扶持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可以通过政策来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制定与完善相关的农民合作组织的立法,对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地位作出具体的规定,给予农民合作组织以不同于私人公司的待遇;在金融、财政上给农民合作组织以支持;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的监督,以保证农民合作组织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发展方向,增强其生命力。通过这些途径,使农民合作组织能够得到发展,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1、农业高度现代化。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劳动生产效率最高、农产品出口量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2、区域化发展优势明显。美国西部经过大开发后,其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美国中部地区大部分为开阔平原,土壤肥沃,一年四季气候分明作物生产期长,玉米生产位于全美第三位,牛肉生产位于第二位,生猪生产位于第六位,畜牧屠宰加工位于第一位,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出口世界各地。

3、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美国农业生产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整地、深施肥、收获等各种农业作业项目全部实行机械化,有的项目还实行复合作业。家庭农场实行公司核算,科学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4、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一是进行盐碱地的治理,改善土壤理性,科学选择适合土壤种植的作物品种。二是发展旱作农业。三是开展保护性耕作,对农作物秸秆实行机械还田。四是实施休耕法。美国政府规定了土壤保护标准,农户的耕地经过检测后达到了规定标准,就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否则就得不到政府的补贴,从政策上激励农户保护土壤。

5、节水农业在美国西部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西部是干旱地区,雨水少,这里的旱作农业十分发达。其主要运行机制是政府投资修建主渠道,家庭农场自己投资将水引进农田,充分发挥政府和家庭农场双方的积极作用。种植园普遍采取机械耕作、播种,自动喷灌,并采用渗灌的方式输送营养液。

6、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美国农业生产阶段、农业产业化阶段、市场销售阶段紧密相联,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实现了产销”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二、美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

1、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各项法律既规定了农民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企业的行为,同时也规定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行为。同时,在财政上对农业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教育、科研、推广工作有足够经费运行。

2、健全有效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美国农业科技体系主体主要由联邦农业部科研机构、赠地大学的农业科研及推广机构和私人企业科研机构等三方面组成。美国农业的最大成功得益于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体制,美国农业部系统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按各种法令和条例拨给农业部的联邦预算,其中大部分分配给8个农业科研中心。大部分农业科研投入来自各州、各类基金会及企业,也就是说,美国的农业科研投入是一个多元化的投人体系。

3、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农业合作社遍布美国各地,在美国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有:一是销售和加工服务,二是供应服务,三是信贷服务。

4、以加工业为龙头带动农业生产发展。洛杉矶商会是一种民间的会员式组织,具有组织农民生产、联系市场、提供信息、帮助和指导生产以及销售农民生产的产品的作用。同时,它还帮助农民建立与政府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咨询和保护会员的利益等。美国各地都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农业为保证,来完善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

三、主要启示和建议

1、遵循市场规律。市场的需求是农民(农场主)生产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第一,要把市场放在首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实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第二,企业和农户的所有经营方式和行为都要从市场出发,重视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注重市场调研,重视市场营销。第三,要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不仅要着眼于国内,而且要放眼国际,在国际大市场上找出路,特别是要抓住人世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挥品牌效应,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2、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美国十分注重有机农产品生产,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我国,虽然己开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步伐,但发展较慢。WTO的加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外观和内在品质)成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是单打独斗,形成不了规模和气候,更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给我们的机遇的需求。因此,加快制定符合WTO等国际标准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非常紧迫的课题。建议加快这方面的工作步伐。

3、要加大农业环保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对农业环保要求严格,尽量减少化学药剂,鼓励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我们应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保证食品安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4、要改革管理机构和体制。全方位发挥市场功能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而不是支配。因此,要使政府部门真正能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加强农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以及农业执法体系建设。重点应放在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扩大和完善市场功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主体能够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地在这些体系和框架内运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而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仓。借鉴美国时,高考中主要考察东北地区有何借鉴之处)

启示:①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②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

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补充:关于你所提问的这类问题中,你要了解我国东北国有农场和美国商品农场的区位共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势。

这类问题还有: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 也得比较和借鉴; 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与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的比较和借鉴

这些知识是需要自己课下相比较完成的,养成比较的习惯,有助于你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答题条理更清晰,希望对你有帮助!

楼主您好

美国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的农业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农场种植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产量好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效率高,机械化操做,不过美国的工业化水平很高,使得政府对其农业有高昂的补助,要不就没人去经营了,而中国目前还是家庭式的小农经营模式,效率较低下,但是目前中国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的

美国拥有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农业,

它以不到

3%

的农村劳动力,

不仅养活了本国的

2.7

亿人口,而且还可以向国外大量输出农产品。从

20

世纪

40

年代起,美国就在科学

技术的推动下开始了

“第二次农业革命”

其具体内容包括全盘机械化、

农业化学革命、

生物技术革命和农场管理革命。如今,美国农业“已经成为资本和知识密集程度都很高

的现代化产业部门”。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美国农业政策,堪称全世

界的成功典范,值得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认真研究和借鉴。下面,将是美

国农业政策的内容体系。

美国的农业政策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复杂的政策体系,其农业立法和政策几乎涉

及农业的每一个方面。归纳起来,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

成本的政策;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扩大需求的政策。

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

2014

年全年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

140350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1140

亿元,增长

8.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财政收入

64490

亿元,比上年

增加

4292

亿元,增长

7.1%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

75860

亿元,比上年增加

6849

亿元,增长

9.9%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

119158

亿元,同比增长

7.8%

2014

1-12

月累计,

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

151662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1449

亿元,

8.2%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

22570

亿元,比上年增加

2098

亿元,增长

10.2%

;地方

财政支出

129092

亿元,比上年增加

9351

亿元,增长

7.8%

由此看来,国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更大程度上补贴农业,支持农业的发展。我国政府

已经给农业进行补贴,但我们认为从补贴水平上看,目前我国政府每年对农业实际补贴

率为财政支出的

2%

3%

,大大低于对世贸组织

8%

的承诺。这一政策受益者将不止于农

民,

由于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中国目前大量闲置的工业生产能力,

将因占人口规模

2

3

的农村市场的复苏,

而重新启动,

城市居民普遍面临的下岗失业危机也可因此得以缓解。

5.2

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全国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

总体上主要农产品生产要有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

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各地优势农产品布局,形成各具

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区域,

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及机具的多样化和增加收入的需

求,促进地区农业机械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5.3

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

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紧密联系的。通

过产业化,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充分发挥科技要素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和档次,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民收入获得大幅度提高;通过产业化,可以在不改变家

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形成与

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

有率;

通过产业化,

可以促进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农村、

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

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的、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农业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

要求的新的经营方式,也是农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5.4

政府应尽快健全相关法律,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美国农业合作社对外销售农副产品与劳务输出和参与国际竞争,

对内为其社员提供

资金与物资,组织经营管理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为支持其农业发展,往往给

予农业合作社以多种优惠政策,如给予有限豁免待遇、税收优惠、提供信贷支持等。政

府给予合作社的各种支持都常常会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中国也应尽快完善相应的立

法,健全农业合作社的法律规范,用法律的形式把对农业合作社的政策固定下来,使它

的发展有法可依。

(一)中国农业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从农村就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二是技术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三是管理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己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美国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设施农业得到加强,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中后期,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1945-1965年拖拉机增长103%,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其它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36.8马力,1986年增加到66.6马力。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二是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农业化学化。二战以后,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以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份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三是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己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l0万美元以下)占83.6%,农业产值只占34.2%:中型农场(年产值10-50万美元)占l4.2%,农业产值占38%: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l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己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田作物农场8l.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

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作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务组织类型有: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公司;为农民提供信贷的银行、信用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合作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协会、农贸市场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传统农业在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向现代化农业目标迈进。但与美国的现代农业比较,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1、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非农经济己有一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能力的增强,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低价格要素等有利条件,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

3、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供给短缺的状况己开始得到缓解,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可以通过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农耕水平已经较高,需要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和升级。在1996-1998年期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为4821公斤,同期美国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2022公斤。中国谷物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需要在结构调整、质量改善等方面努力。

5、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中国农村人口庞大,与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标明显低于许多国家。这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虽有所发展,但人口的城乡分布仍极不合理,全国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约占50%。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许多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快速转移,否则,农业劳动力资源占有水平难于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

可以看出,与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尚需扬长避短,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关于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和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农业   美国   发展   现代化   农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8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