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4)——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5)——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4)——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5)——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4)——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5)——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4)——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2、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5)——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4)——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4)——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资料图

7推进从业人员素质技能提升

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17年,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制定了《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大纲》,推进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机大户培训组织管理规范化,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江苏落实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理事长)培训任务2067人,安排财政补助资金620.1万元。各地在开展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中,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学员能力提升实际需求,努力提高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农机使用维修技能学习进入互联网时代。3月,“农机使用维修技能学习平台”上线运行。该平台由农业部农机化司委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开发,具有课程教学、能人答疑、在线答题等功能。平台为5000多万农机化从业人员随时随地学习、提升职业技能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方便。

平台是培养农机化实用人才的新渠道,是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等工作的新支撑。2017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围绕着新时期农用装备转型升级售后维修市场开展了发动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力求建立国Ⅲ服务的配套及技术支撑体系,探讨解决目前农机用户在国Ⅲ柴油发动机使用和维修问题的途径。

随着国Ⅲ发动机投入使用,对农机售后维修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维修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要求提升,由原来简单机械维修水平提升到智能电控、机电一体化的维修水平;维修工具需要升级,配备专用的检测仪、试验台;维修配件需要高品质,符合国Ⅲ以上发动机的保养和维修;要有符合国Ⅲ发动机的维修工艺和流程;改变维修场地条件差、设备老化的现状;提升用户对农用装备保养不足的意识。

部分农机企业具备了国Ⅲ发动机售后维修能力,对维修网点的配置上吸收社会上优质资源,对服务渠道合理布局,提升效率,保障时效。利用智能终端建立“一键保修”维修方式,用户时时了解服务动态,对服务进行评价,提升客户体验。但大多数农机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和流程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需不断加强配件的供给、提高油品的过滤系统、增强用户的全方位跟踪培训。

“走出去”学习德国农机应用型人才职前教育经验。8月-11月,来自江苏省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和雷沃集团的4名青年教师和职工参加了“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第三期培训。该培训项目首次向中国学员开放深入德国企业的实习培训。

学员在德国农业机械、畜牧养殖、果蔬种植与加工、种质资源、沼气工程等企业和农场,以及德国职业农民培训教育机构进行实习,接受了先进的德国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及现代化应用技术)、先进的德国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等培训。培训顺应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让学员在工作实践中开拓农机职业教育国际化视野。

开展农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活动是促进农机技术和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在实践中探索崇尚技能的社会评价机制,探索农机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规律,有助于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农机职业教育,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农机职业教育的氛围。2017年重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有:

以“草捆捡拾转运机器人”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10月在武汉举办。16所高校的31支队伍共200余人报名参赛。最终来自12所高校的26支队伍共120余名师生参加了现场实战比赛。

大赛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对智能农机装备的迫切需要,紧扣“中国制造2025”农机装备重点领域的国家战略,汇聚高校、行业优势资源,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建设智能农机装备拔尖人才实践教育培养平台,完善行业、企业、社会协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的创新实践,展现出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农民日报社成功举办“五征杯·第四届中国农机手大赛”,展示了我国新时代农机手崭新的精神风貌,产生了全社会重视培养、选拔农机技能人才的轰动效应。2017年近3万农机手响应大赛活动,积极参加岗位练兵。

11月,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拔出来的400余名农机精英汇聚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大赛新增了植保分赛,开展精准施药技术普及培训,着力培训更多的农业全能型技能人才。大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方式,进行理论培训和全能实操比赛,拓展了选拔、评价农机高技能人才的途径。

区域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市组织开展了农机维修技能竞赛,加强农机维修人员实践技能培训,营造了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和农机修理人员技能的良好氛围。江西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和第三届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展销会、南方粮食安全发展座谈会在新余市同期举办,“一赛一会一展”拓展了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和农机创新服务的新途径,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

企业的农机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展示了企业职后农机教育培训质量。以“规范服务流程、缔造专业团队、夯实服务品牌”为主题的第九届久保田农机服务技能竞赛在苏州举办。久保田秉承“预防为主、培训优先”的人才培养方针,联合各地行政、各经销商,通过技能培训、技能认证、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企业自身和经销商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网络的服务技能水平。

雷沃阿波斯集团在举行了雷沃集团的全国维修技能大赛,大赛进行农机维修理论知识竞赛和实操竞赛开展技能竞赛,通过这种“以赛代考”的形式,促进农机服务人员自主学习,提高维修技能和服务保障能力。

在目前正规农机职前初等教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保证农民所购相关农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部分大型农机企业更多地直接参与到农机手和农机服务人员的初等职前职后教育中,但仍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8农机事故持续下降

2017年,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检查,全国农机事故持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据统计,全年累计报告全国农机事故(包括农机道路外事故和农机道路交通事故)2683起,死亡917人,受伤1957人,直接经济损失2064.64万元。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6.34%、15.17%、21.18%和0.69%。

其中,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829起,死亡130人,受伤226人,直接经济损失1396.04万元。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7.4%、2.3%和28.9%。 

全国农机事故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联合收割机是农机道路外事故多发机型,拖拉机是死亡事故主要机型。在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中,联合收割机事故起数占比58.5%,拖拉机死亡事故占比59.2%。

二是操作失误是引发农机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中,驾驶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农机事故占比达63.2%。

三是农机无牌行驶、逾期未检验、驾驶人无证驾驶和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此类违法行为引发的死亡事故占比较高。在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中,未年检和无证驾驶引发的死亡事故占比均超过50%。在全国拖拉机导致的交通事故中,54.4%的肇事拖拉机没有号牌,31.2%的拖拉机驾驶人没有驾驶证。

四是通过整治,农机道路外无牌行驶的违法现象有所好转。在全国农机道路外事故中,农机无牌行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了33.6%、23%和30.6%。总体来看,2017年全国农机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均同比有所下降,但农机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9农业机械展会全面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日趋减少,农业机械走上了新的历史舞台。农业机械类展会作为农机产品展示、企业形象宣传、技术交流和供需对接的重要平台,受到行业高度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农业机械类展会和有农机板块的农业、农资类展会有40多个,相对于其他类展会,农业机械类展览会增速明显。增长的原因一是行业有需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粮食价格上涨、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农机市场出现了珍贵的“黄金十年”,农业机械产销量连年增高,作为农机展示的重要平台,农业机械类展会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展会有效益。展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展会的组织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会的组织单位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给当地带来了酒店业、餐饮业、商店零售业、旅游业等多行业发展。

三是地方有支持。地方政府把展会当成公益性项目,其公益性体现在有利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在交通运输、城市管理、项目审批、政府补贴申请等方面提供支持,吸引展会入驻。

与国外农业机械类展会相比,我国展会从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很大差距,国内部分展馆的设计和建造存在缺陷,对大型农机产品和装备的自重和尺寸考虑不周;国内部分展会定位不明确,主题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化、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政府部门在展会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或者在展会的组织过程中存在过多干预行为;展会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演示操作技能。

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5)——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2017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5)——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资料图

10

因地制宜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

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覆盖的人口超过60%,是我国粮油糖作物及薯类、果桑茶麻、蔬菜、青饲料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

2017年11月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重庆召开首次全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座谈会,分析总结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经验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提档加速的发展思路。

下一步重点工作将从改善农机化作业环境、推动丘陵农田“宜机化”改造、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向丘陵山区适当倾斜,各地纷纷配套扶持政策。

重庆市制定《重庆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把改地适机作为后发跨越的治本之策;《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山西省制定《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2016-2020)规划》,倾斜安排丘陵山区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1亿元、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4557.5万元,各占总资金的46%和65.1%。

浙江省丘陵山区作物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将适用丘陵山区的山地单轨运输机、食用菌机械等纳入补贴范围。

福建省围绕丘陵山区实现特色农业机械全覆盖、特色农业机械省级累加补贴全覆盖,开展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试行农机推广鉴定产品检验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产品定型鉴定社会化服务等措施创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山东省调整购机补贴结构,丘陵山区购机补贴资金占总量40%以上;31个丘陵山区县开展深松作业补贴试点工作,占全省试点县27.9%。

湖南省实施优化农业机械与调整农业布局并举等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六合一”工作思路。

海南省2017年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安排480万元给丘陵山区市县,占比96%。

贵州省每年投入专项项目资金300至500万元,用于适应山地丘陵的先进农业机械购置和技术培训。

国家支持开展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技术研究示范等科研项目,各地积极推动装备技术研发推广。

山西省研制50多个适宜丘陵山区使用的电动农机新产品,在全省建立19个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点,试验示范丘陵山区先进适用机具和技术。

山东省近3年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安排苹果生产等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项目40多个;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丘陵山区为重点,组织实施花生等6大类作物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陕西省研发花椒采摘等适宜山地作业的机械10多种。

贵州省实施50千瓦及以下山地小型农机具研发实验,示范推广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化。

丘陵山区土地整治等工程投入力度加大,各地不断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化作业条件。

重庆市投入资金4000万元,宜机化地块整治2万亩。

山东省整合资金2.4亿元,实施“梯改坡”和“整大梯”,整治面积约37万亩。

湖南省近五年丘陵山区累计修建机耕道5.5万公里,整改水田400多万亩。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糖料蔗“双高”基地265万亩,四川省安排3000万元用于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

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辐射带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山西省在41个丘陵山区县投入660万元,引导市县政府投入3500多万元,创建119个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

福建省开展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示范基地、培育农机化技术示范人,安排2300万元补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机库。

山东省丘陵山区农机合作社达3100家,通过全托管和半托管方式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甘肃省近三年在丘陵山地建立省级农机化技术示范点23个,丘陵山地农机合作社达925个。

宁夏回族自治区补贴丘陵山地新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机具库棚建设25万/个,购买农机自治区再累加补贴20%。

11

绿色农机化方兴未艾

2017年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围绕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要达到70%,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和《2017年农机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的印发,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政策取向,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政策支持推动、技术规范引领、项目示范带动和培训推广促进为抓手,推进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有效应用,支撑服务秸秆还田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保护性耕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机具补贴力度加大。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突破一亿亩。

2017年在我国东北、西北 、华北、华中等地区,在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推进全程机械化等载体的带动和部分地方作业补贴的拉动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稳步推进。

山东省青岛市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面积达1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8.7%,居全国最高水平;

吉林省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超过玉米播种面积的20%,居全国玉米机械免耕播种最高水平;

东北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和耙混还田模式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吉林省农安县、梨树县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分别超过20万亩;

河北、山东、安徽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保持稳定发展,山东省莱西市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应用面积达30万亩,大旱之年仍然获得丰收。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有重大突破,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征集发布的我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中,对东北单季玉米产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提出3种具体作业模式,其中覆盖免耕模式、混埋免耕2种模式均为保护性耕作模式,这凸显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集成纳入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体系中的,体现出国家农机推广机构对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越来越重视。

在2016-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奖励中农机领域获得一等奖有两项,全部为保护性耕作项目,这是中华农业科技奖设立以来保护性耕作项目获得奖励项目最多、等级最高的一届。

农业的绿色发展,除了对农业本身的绿色保护外,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上也需要绿色发展。

相比传统机械,电动农机替代了原有的柴油动力,重量轻、更加节能环保。电动农机对于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将促使农机向着更高效,更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将会对我国绿色农业的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电动农机作为全新的蓝海市场,目前关注的企业并不多,清洁、经济、操作简单等是试点地区农民对电动农机的普遍反映。对动力消耗小,作业距离短的农机具备电动化的条件,若单从这个方面来看,电动农机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

2017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两年实现零增长,农机的推广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推广高效施药机械和推进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施药机械和植保无人机等新机具,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机械。通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种肥同播机、化肥深施等新机具使用和新技术应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推进秸秆养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种植绿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化肥减量。

12

畜牧养殖业机械化需求旺盛

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畜牧机械也得到较好的发展机遇。2017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规模养殖已经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中坚力量。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面建立,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畜牧机械产品补贴品目不断丰富,包括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饲养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设备、水产养殖机械、农业废弃物利用设备等四小类23个品目。

饲草料生产与供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饲草料收获机械是实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必备条件。

据《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统计,我国主要饲草料收获机械拥有量从2011年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饲草料收获机械化作业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其中机械收获牧草数量、秸秆捡拾打捆面积和机械化青贮秸秆数量均呈增长趋势。

虽然我国主要饲草料收获机械拥有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作业情况逐年好转,饲草料机械总动力逐年增多,但饲草料机械占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比重小于2%,饲草料收获机械总动力所占比例更小。由此可见,我国饲草料收获机械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机械化装备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全国养殖装备制造企业超过1000家,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广东等地。

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畜牧机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年收入125.05亿元,占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8%。

此外奶业养殖产业机械化程度尤为突出,全国80%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都配备全混合日粮搅拌机;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达95%以上,规模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挤奶机器人等先进装备也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不仅提升了挤奶效率,而且提高了生鲜乳卫生水平。

我国的生猪、蛋鸡、肉鸡养殖机械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年出栏50000只以上肉鸡养殖场饲喂机械化率达到64%。

产品自动收集装备方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比例达到70%。与传统人工捡蛋方式相比,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鸡群应激,提升了蛋鸡养殖经济效益。

随着资源环境对畜禽养殖的约束不断趋紧,粪污处理受到高度关注,近几年我国动物尸体和粪污处理设备不断涌现,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提高粪污处理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工人劳动环境,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

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系统实现了动物尸体资源化、无害化的利用,既保护了环境也增加了产出值。

2017年7月5日,中国农机化协会畜牧分会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联合在天津举办畜禽粪污全程机械化处理利用现场推进会,展示畜禽粪污全程机械化处理利用解决方案,推广畜禽粪污源头减排、清粪、场内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工艺与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讨交流我国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机械化的政策措施。

10月27日,中国农机化协会畜牧分会在武汉召开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紧紧围绕当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带来了当前国内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优化解决方案及技术模式,切合当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际。

11月8日,由中国农机化协会畜牧分会主办、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了“粪肥施用设备现场演示活动”,同期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论坛”,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推动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发展和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2017年吉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优质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玉米、秸秆和牧草等禀赋资源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发挥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驱加工业的中轴产业作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通过实施秸秆饲料化利用工程,对建设贮窖和收贮加工机械实施补贴,提高了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2017年,全省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0个,粮改饲试点面积达到100万亩,饲料利用秸秆465万吨,大项目新增投资45亿元。

标签:农机   发展   农业机械   丘陵   技能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