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届线上广交会,雷沃与全球客户“相约云上”(史诗级央视大片再现“东方红”)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史上首届线上广交会,雷沃与全球客户“相约云上”(史诗级央视大片再现“东方红”),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史上首届线上广交会,雷沃与全球客户“相约云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史诗级央视大片再现“东方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史上首届线上广交会,雷沃与全球客户“相约云上”

2、史诗级央视大片再现“东方红”

3、叶兴庆: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

4、叶兴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推进方向

史上首届线上广交会,雷沃与全球客户“相约云上”

史上首届线上广交会,雷沃与全球客户“相约云上”

 第12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于6月15-24日在网上举办。广交会作为全球最大的展会平台,首次采用线上展会形式。

雷沃重工通过视频直播、VR全景直播等方式重点打造“产品展示对接与直播平台,将推出雷沃全系列产品,包括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产品,所有参展资料都进行多个国家的语言版本翻译,同时进行10x24小时全天候直播营销,为全球客商提供网上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服务,积极探索外贸企业直播带货B2B新模式。

每个业务员都是主播

每个时间段都能直播

“镜头拍过来的时候,首先是先给客户介绍拖拉机整体情况,然后镜头继续往前走,业务人员就要紧接着从侧面走过来,接棒介绍下面的产品细节……”6月14日,距离广交会开幕还有1天,雷沃重工海外事业部的30多名业务精英,正在展厅的直播间彩排。为保障展会顺利进行,雷沃重工海外事业部广交会筹备组人员, 24小时待命,吃住都在展会现场。

“直播团队主要从内部选拔,以大区总监和商务经理为主,对产品非常熟悉,所以由他们来讲解产品和技术是最合适的。语言方面我们也很有优势,因为我们的团队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的采购商,切换不同语言的直播。” 雷沃重工海外事业部品牌与分销部副总监朱强说。为了增加观看趣味,团队还创新地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对于很多销售人员来说,本届线上广交会是自己的直播“初体验”。

面对着镜头,直播人员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详细地介绍参展产品,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他们采取“主播+助理”的直播模式,并根据欧美客户的作息习惯,以轮班制来进行24小时直播。

近段时间也在适应自己的新身份,通过提前练习直播,提前发现灯光闪烁、网络波动、台词不熟练等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会多进行几次彩排,希望到正式开播时,可以给客户好的体验,能够清晰地传达产品信息。” 雷沃重工海外事业部南美大区总监段永兵说。

目前雷沃重工已建成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分销网络,在战略市场和重点市场建立了9家海外办事处和10家配件中心,并在巴西、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等战略市场注册属地国家销售公司,形成了集“销售、服务、配件供应、用户培训与信息反馈”五位一体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体系。

中国农业正处于赶超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关键发力期,雷沃重工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将继续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依靠全球范围内创新让更多的中国“智造”装备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让当地用户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中国力量”。

雷沃重工广交会直播入口

史诗级央视大片再现“东方红”

史诗级央视大片再现“东方红”

中国一拖亮相《必由之路》

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由多部门联合拍摄的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已经在央视一套播出,中国一拖部分在12月11日播出的第一集《历史之约》中隆重亮相。节目播出后,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究竟节目播出了一拖的哪些内容获得了大家如此高的关注度,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中国一拖)

叶兴庆: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

叶兴庆: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6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三年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关键词写入文件标题,明确要求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下一步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农业的四大结构性矛盾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也要看到,农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缓解,有些方面还在继续发酵。
  一是国际竞争力下降。尽管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大多也在增长,但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也出现了“十二连赤”,且赤字额不断扩大。特别是尽管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143.5万吨、比上年增产1440.8万吨,但全年粮食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000多万吨、比上年增加2500多万吨。造成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最根本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倒挂。以2015年12月为例,稻米、小麦、玉米国内市场价格比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格每吨分别高出1320元、920元和600元。造成价格倒挂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与美国比较,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每50公斤成本分别高出47.73%、14.75%和112.05%。我国农产品成本高,根本原因在于人多地少水缺的资源禀赋。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提高,人工和土地成本快速增长,我国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日益突显。
  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与传统工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不同,农业面临严重的产能透支。现在我国达到的农业产能中,相当部分是通过透支资源和生态环境获得的。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长期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造田种粮、造池养鱼,开垦陡坡耕地和易沙化土地,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种粮种菜,农用薄膜残留土壤,这些生产行为增加了当前产量,但这是以牺牲子孙后代发展根基为代价换取的。农业产能透支带来的后果在逐步显现,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
  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会自发对接,形成相对稳定的匹配关系。但受农业生产特征、托市政策、进口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较为严重。据专家估算,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2亿吨,消费量约为6.5亿吨,0.3亿吨的缺口需要靠进口弥补。但2015年我国粮食实际进口量达到1.3亿吨。之所以超量进口1亿吨,在于我国需求量大的大豆国内生产不足,而国内玉米产量增长难以被需求增长消化;受比价、关税、配额等影响,高粱、大麦、玉米酒糟蛋白、木薯等大量进口,替代了部分国产玉米。供需失衡的背后是资源错配,资源错配的背后是政策扭曲。良种补贴、临时收储等国内生产扶持政策有利于玉米,不利于大豆和高粱等杂粮;关税配额、国营贸易等进口政策对玉米进口形成有效阻挡,但单一的关税手段对大豆、高粱、大麦、玉米酒糟蛋白、木薯等的进口阻挡作用极为有限。
  四是增收支撑能力下降。实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4.8%;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要求今后五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6.5%以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要求今后五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6.7%。但农民收入的四大来源增长乏力,受农民工人数和工资水平增速下降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容乐观;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国内去库存的影响,家庭经营收入很难快速增长;受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农民通过农业补贴和社会保障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增速也会放缓;受集体资产存量分布不均、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需要时间的影响,财产性收入很难成为大多数农村地区增收的推动力量。这四大增收动力的衰减,苗头已经出现,今后一个时期甚至可能加剧。
  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四大着力点
  一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应对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和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控制农产品人工成本过快上涨、增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尽管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特别是土地经营规模不可能达到新大陆国家甚至欧洲国家的数量级,但对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的必要性、紧迫性要有足够认识。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对通过流转取得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在维护承包户权益和经营者权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加快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生产成本高于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产能,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产能,也是需要市场出清的边际产能。如果把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实行完全成本核算,或者剔除国家支持保护因素,我国农业中确实存在多种类型的边际产能。例如,如果没有国家的临时收储,东北地区次适宜地区的部分玉米产能就难以持续下去;实行按产量(交售量)补贴目标价格差价款政策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低产棉田就得退出生产。又如,如果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计入生产成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开垦陡坡土地和湿地、超采地下水、使用重金属超标耕地形成的那部分产能就会得不偿失,是需要市场出清的、典型的边际产能。促进这些边际产能有序退出,必须找准支点,特别是要把外部负效应内部化,让采取这种生产方式的人付出代价,让其有压力退出;实行轮作休耕补贴,让其有动力退出。同时,要让绿色、健康产能的增长跑赢边际产能的退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三是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偏低,局限于土里刨食、多功能性特征发挥不够,是我国多数地区农业的软肋。这既不利于放大农业的就业增收效应,也不利于增强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要在总结借鉴日本“六次产业”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以提高农民分享比例为目的,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按照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照有利于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方向,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
  四是释放正确的市场和政策信号。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既需要发挥市场信号的导航灯作用,也需要发挥政策信号的指挥棒作用。应稳步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以降低价格扭曲程度、校正资源错配为方向,以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为原则,“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但要增强政策弹性,改变只涨不降的刚性预期。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民合理利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无论是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还是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抑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都应体现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发力的政策取向,以农业政策转型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

叶兴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推进方向

叶兴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推进方向

资料图

我们现在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仅从当前的、短期的视角来看待,而应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周期里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过多次类似目前的这种困境,我们以粮食为例来追溯一下,可以发现一个重要规律,38年间粮食共出现过三次波动,分别是1985—1986年、1991—1992年和1999—2003年,这三次波动期间国家也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当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不能划等号,因为我们这次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都比前几次复杂。我们这次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成本倒挂。这个问题在前三次波动中并不存在,前三次波动期间,中国的农产品主要存在价格和成本偏低的问题,因此那时候解决农业结构性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也不能适用于目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存在逆差,2011年以来三大作物连续出现净进口,特别是玉米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背后的原因就是价格倒挂,那么我们就要反问价格倒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价格变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国内政策性托市、国际石油市场波动等,这些短期因素或中期因素的变动都会造成价格倒挂。

如果我们抛开短期因素的影响,价格变动背后最根本的力量就是成本变动,因此价格倒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本倒挂。我们看一下争论比较多的价格问题,棉花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和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政策以后,大家感到比较自信,认为我们实行的市场定价政策使得价格有所下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因为目前棉花和玉米的市场价格与产量之间并不完全匹配。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能有这样的产量,是因为有一种手段在起作用,即生产者补贴,而这种生产者补贴是跟当期生产行为挂钩的,也就是说它是要受到约束的且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我们对市场定价以后的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匹配关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虽然价格下降了,但并不等于中国的棉花和玉米的竞争力就提高了,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棉花和玉米的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和美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成本的比较,基本上中国这些农产品的成本都超过了美国。这个时间点出现在哪一年呢?也就是说成本倒挂的拐点年份出现在哪一年呢?我们看看这些品种,早的有玉米,十几年前其成本就已经超过了美国,还有棉花、稻谷、小麦的成本也在近几年超过了美国,那么,这些农产品的成本超过美国的幅度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以2015年为例,中国稻谷的单位产品成本比美国高48%,玉米比美国高120%,大豆比美国高110%,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比较高,其深层原因是中国人多地少的自然禀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得到充分暴露。

第二个问题是环境超载。这在以前的波动中就存在,但是重视不够,因为在我们以往的认识中,制定农业政策首先要解决人吃饱肚子的问题,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但是,在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把环境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工业领域要去产能,农业领域还未涉及去产能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领域中有相当一部分产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它们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产能,因此这一部分产能是应该退出的。例如,占用湿地造田种植粮食、造池养鱼、开垦陡坡耕地和易沙化土地等,这些可能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是应该退出的。

第三个问题是动能衰减。在前三次农业结构调整中,包括2004—2013年农业黄金十年期间构建起来的农业政策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所用的手段和政策工具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多政策需要调整。目前我们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业领域存在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动能等结构性问题,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的内容。

前一个时期,中国粮食和农业收入均实现十二连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分享了加入WTO时的红利,GDP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也高速增长,每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也不断增加。但是,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也有所减少。

前面梳理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我还想借此机会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围绕这个方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拼成本、拼价格,政府托市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高于国际价格,推进深化改革以后,国内价格有所下降,对阻挡农产品的进口也有一定效果。

但目前我们实行市场定价的棉花、大豆和玉米还要以当季挂钩的生产者补贴来支撑产量不下降,因此要通过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

另外,中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是有问题的,从OECT最近发布的报告来看,这些年来中国对农业支持的水平,也就是生产者补贴等值已经比较高了。在这个生产者补贴等值里,市场价格占的比重太高,而一般公共服务占的比重太低。

与我们不同的是,美国和欧盟正在调整他们的农业支持体系,也就是降低农业市场价格支持,增加一般公共服务支持,这些都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者承担的直接费用,这相当于降低了生产经营的成本。

然而,我们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改变不了,这也决定了我们拼成本、拼价格的潜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拼特色、拼功能,我们要延长产业链,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值部分更多地留给农业生产者;要提高农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买单。

同时还要拓展农业内涵,比如挖掘油菜的观赏功能,使得农业从单纯提供物质产品向具备更多功能转变。

第二个方向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种植业里已经存在的边际产能怎么退出的问题。例如,2016年中国轮作休耕面积为616万亩,2017年扩大到1200万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南方的生猪养殖要减量,要引导这一部分产能向北方转移;内陆、江河湖泊的水产养殖也要降低密度,2015年中国近海捕捞量是1300万吨,按照农业部的规划,到2020年,要降到1000万吨。

第三个方向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前我们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有很多政策工具,但是现在都不能用了,我们需要培育新的动能。这个新动力、新动能如何培育?

我认为可以从人、地、钱三个角度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其次,要积极探索农地改革,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为农村休闲旅游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提高宅基地空心屋的利用率。再次,在财政收入下降的背景下,财政支农资金增量不会太多,因此我们要用好存量,完善信贷担保机制和两权抵押贷款机制。

作者简介:叶兴庆,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标签:农业   价格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252.html